电话:4006-46-884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企业新闻

“等疫情缓和,我也要去柬埔寨了!”在国内办厂的纺织鞋服企业坦言....

来源:美中鞋业网 时间:2022-09-28 作者:皮革人才网 浏览量:

“未来三年国内纺织业还可以做一做,三五年后就会全部转到东南亚”,纺织企业主何出此言?

在东莞大朗,由福建籍企业家吴继忠创立的东莞市浩发针织有限公司(下称“浩发针织”)内,上百名工人坐在纺织机械前,加工着一件件出口英国的服装。在一度生产了全球1/6毛衣的大朗镇,像浩发针织这样从事毛织的企业还有成千上万家,其中规上企业也达到100多家。

微信图片_20220928105052.png

但吴继忠的心思早已飞向了千里之外的柬埔寨。“等疫情缓和,我也要去柬埔寨了。”吴继忠说。

这是因为近年来,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水涨船高等因素,东莞大朗纺织服装企业压力与日俱增。

深耕大朗多年的吴继忠对当地劳动力要素的变迁深有感触。据他回忆,2018年以前,全镇不乏工人数量过千甚至更多的企业,如今超过300名工人的企业放眼望去可能不超过10家;而在企业内部,最年轻的工人也是“80后”。

缺乏的不仅仅是一线工人。在主营电脑绣花机的东莞捷威电脑机绣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圣祥看来,纺织服装行业还需要技术人才的支持,但如今技术人才也变得日益难觅。

微信图片_20220928105102.png

于是,越来越多的大朗纺织鞋服企业开始将视线投向劳动力较为廉价的东南亚,乃至更远的拉美、非洲地区。其中,不少企业是在商会的带领下“抱团”出海的。吴继忠透露,在东莞市福建商会的牵头下,连续三届会员企业都曾前往东南亚考察,目前已有6、7家会员企业在柬埔寨设厂。

“由于毛衣的工艺比较复杂,毛织行业走出去的进度其实是比较慢的,工艺相对简单的牛仔裤早已转移到非洲和南美洲生产了。”吴继忠说。

纺织服装配套企业也走上了产业转移的道路。例如,刘圣祥就在越南开了工厂,服务在当地设厂的纺织企业。“刚开始过去的时候就10台机器,后来订单越来越多,我们也慢慢追加。” 刘圣祥说。

当产业开始“东南飞”,大朗纺织服装企业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吴继忠选择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也就是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同时强化国内国际两侧布局的竞争力。

在国内,浩发针织保留了采购部和供应链,同时加快打造研发平台,产品也转为小批量、中高端为主。通过打造研发平台,企业希望增强开发的能力,进一步将核心的客户抓在手里;

在国外,浩发针织则计划首先以高薪方式,引导技术人员走出国门,培训好当地工人。“从深圳飞到柬埔寨也就是两个半小时,跟他们从湖南、四川老家来打工耗时差不多,他们教会当地人后就可以回来了。”吴继忠已经替技术人员想好了“出路”。

进入2022年,产业转移的浪潮新一步加速,一些国外客户在给吴继忠下订单时,已经提前为他规划好了未来三年国内外产能分配的比例,例如今年要有20%的产能在国外,明年就要提高到40%。对此,吴继忠也将加快产能海外布局的步伐。

东莞大朗,曾经熙熙攘攘的针织产业园,不少已经门可罗雀;曾经廉价的劳动力,如今工资已经追上写字楼白领。

劳动力日益短缺的压力,珠三角另一座制造业大市——佛山同样有所体会。在佛山,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近年来也不断遭遇成本上升难题,而即使工资上涨,年轻人也不再愿意走入工厂,不少企业面临熟练技术工人青黄不接的窘境。

浩发针织的探索能为佛山企业带来什么借鉴?面对消失的人口红利,珠三角企业将何去何从?日前,经济学家周其仁携手一批佛山企业家走进浩发针织,共探制造业海外布局的“战法”。

蔡淑琼(安东尼针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服务的客户主要从事内销,所以我们的问题在于成本。现在在中国买衣服比在美国都要贵,受客户影响,我们的成本压力很大,做不下去的原因主要就是成本。但由于国内客户喜欢“短平快”,一下单就立刻要交货,这在国外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可能暂时不会转移到国外生产。

吴继忠(东莞市福建商会监事长、东莞市浩发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难的并不是去国外生产,还是在于国内劳动力的短缺。现在整个大朗都没有年轻人去开针织横机了,最年轻的工人都是“80后”。

我认为未来三年国内纺织业还可以做一做,三五年后就会全部转移到东南亚,像以纯、海澜之家这些全部都要在东南亚生产,再返回国内销售的。我和一位客户交流,他就说如果自己的品牌要活下去,就必须找国外的工厂来合作,我说我在柬埔寨开个工厂帮你供货,他一听马上很开心。

蔡淑琼:现在市场上有不少劳务派遣公司,可以请临时工帮企业生产。

吴继忠:这当然是市场的正常需求,但做任何生意、任何企业,都要讲究运营的稳定,并承担社会责任,为员工缴纳社保并对他们负责。很多老板不去承担这一责任,有活了请临时工,没活了就不管他们,这样的企业是永远都做不好的。

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针织企业全搬走了,大朗这里还有什么?

吴继忠:老家这边是研发部、采购部,因为供应链现在还没法转移,还要向国内企业采购,比如张家港纺纱厂。导致供应链没法转移的因素还有,行业下游有的去越南,有的去柬埔寨,像张家港纺纱厂可能就不知道该去哪里。短期之内,供应链还是主要在中国。

周其仁:确实供应链的黏性要更大一些,它的转移是很慢的过程,发达国家也是如此,现在很多关键零部件中国企业还是要从日本购买。你们搬走了以后,国内供应链应该还有很多发展的机会。

霍志华(广东永利坚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也去过柬埔寨,我分享一些我的感受,总结来说就是,当地其实都是中国人的天下。当时也是一位福建企业家带我过去的,他也是做纺织的,此外还做家具,并在柬埔寨投资了酒店。我去到柬埔寨,发现当地已经到处都是福建人。

出海机会多,但泡沫也多,西哈努克港那边到处是工地,已经多到寸步难行的地步,都是中国老板投资的。

吴继忠:福建人在柬埔寨的布局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了,福建商会在柬埔寨是国内第一大商会。

周其仁:福建商会的团体性非常强,尤其是在东南亚,形成了一个发达的社会网络,大家抱团出击。应该说这也不是耍滑头,只是他们对人性的理解不同,这一套在东南亚是行得通的。抱团出海的组织方式也很有意思,一个企业家先出去,剩下的企业家组织访问团去参观考察,考察以后更多的企业家被打动了,走出去的企业就越来越多。

吴继忠:最早是日本企业开始“抱团出海”的,他们到全球各地建设日本产业园,随后是中国台湾。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的抱团程度还有提升空间。


图文源:南方PLUS 、化纤头条、纺织网平台

文章仅作公益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4006-46-8848
工作日 8:30~ 18:00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2006-2024 leatherhr.com 皮革人才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115289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龙珠路与天贵路交汇处龙珠商务大厦15层(510800) EMAIL:service@peizheng.cc

人力资源证: 440114170005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