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陈江山绝技:能同时鉴别数十张毛皮的颜色、软硬、粗细、长短等特点,找出相似度最高的毛皮。精通十几种刀法,去皮毛瑕疵不着痕迹。
数十张家养水貂的毛皮铺在桌上。来回抚摸、轻轻吹气,再拿到眼前仔细比对,陈江山迅速地调整毛皮的排列顺序、两两配对,这是制作皮帽的第一步——配皮。
47岁的陈江山光头圆脸,一身运动装扮,看上去像个急脾气。作为北京帽业老字号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他的工作需要特别的细致和耐心。
盛锡福创始时注册商标为“三帽”,皮质三块瓦帽就是三帽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皮帽支撑着盛锡福的半壁江山。
1985年,18岁的陈江山作为学徒进入盛锡福,师从第三代皮帽制作技艺传承人——李金善。手在毛皮上滑动的速度、力度,抖动毛皮时的动作……师父的指点,陈江山过目不忘。从师父身上,陈江山看到了坚守产品品质所需要的耐心和韧劲儿。
转眼三十年过去了,陈江山早已从学徒成长为盛锡福当家的大师傅。
做顶皮帽看似简单,但在盛锡福,光是成型就要经过八道工序,“配皮”是第一关。用水貂尾巴配皮是难度最高的,这也是陈江山的拿手绝活儿。
做一顶帽子需要八九个貂尾并排拼接,但看上去要像一张皮子。五十多张貂尾皮毛平铺在桌上,难以区别。陈江山能在三分钟内将毛皮按颜色深浅排列开。用双手分别抚摸两张毛皮、轻轻吹气,绒毛的疏密、“针儿”的软硬和长短,陈江山立马就能分辨出来。“针儿”,就是貂皮上的长毛,相比绒毛色泽亮、硬度大。
与毛皮打交道三十年,让陈江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一年“3·15”,陈江山代表盛锡福为消费者讲解毛皮真假鉴别。一个消费者拿着自己花两千多元买的貂皮大衣让他鉴定。“这不是貂皮,是兔皮。”只用了几秒钟,陈江山就给出判断。“黑色是染上去的。兔皮绒毛小,‘针儿’还特别长,而貂皮恰恰相反。”
钉皮,也是陈江山的看家本事。由于毛皮具有很强的伸缩性,拼接好的帽子雏形都是卷缩褶皱的,钉皮就是为了把毛皮充分舒展开,让帽子平整。刷上清水,陈江山用扇面锛刀在卷缩的毛皮上反复推。力道必须适中,既不破坏毛皮质地,又能将毛皮推平舒展,原本只有40厘米的帽围,不出半小时,就被陈江山舒展至60厘米,且充分定型、不会回缩。
制作皮帽还要用到各式刀法。毛皮上有一处指甲盖大小的秃毛,陈江山用刀把秃毛的地方割出一个月牙形,再用针缝合。秃毛不见了,缝合处针脚细腻、不着痕迹。顶刀、梯形刀、人字刀、鱼鳞刀……“灵活运用十几种不同刀法,才能让毛皮看起来天衣无缝。”陈江山说。
完成了配皮、钉皮,才只是制作一顶皮帽的开始。接下来,吹风、刷水、平皮、拉皮、手针齐缝儿、缝纫……过八关要的不只是耐心细致,有时还得忍受皮肉之苦。陈江山双手的食指上布满了小红点儿,都是扎出来的针眼儿。为了把毛皮中的杂草、树枝都清出来,陈江山用十几根缝衣针自制了一把“针篦子”,用它梳理毛皮,常常扎伤手指。“这点小伤不算什么。做出的帽子不完美,那才是大伤。”陈江山说。
Copyright©2006-2024 leatherhr.com 皮革人才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115289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龙珠路与天贵路交汇处龙珠商务大厦15层(510800) EMAIL:service@peizhe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