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6-46-884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人物关注

【科技经纬】?鞋类设计款款周全 品质科技屡屡晋升——访周晋博士

来源:中国皮革 时间:2015-09-17 作者:皮革人才网 浏览量:

人物小传

    周晋,男,1985 年8 月出生, 云南保山人,汉族。博士、讲师。专业背景:皮革化学与工程。研究方向:鞋类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医用功能革制品研发和设计、人体足部生物力学研究、鞋类舒适度评价和改进、制鞋工艺及鞋业企业管理。2004/9—2008/6,在四川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就读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9—2013/6,在四川大学攻读研究生(硕、博士连读);期间,于2011/9—2012/9,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曾前往捷克Tomas Bata 大学进修与科研。学成回国后,一直留校任教,专业从事生物力学和健康革制品设计为核心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于2013 年6 月获皮革化学与工程工学博士学位。此后,还在四川大学- 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工作。

    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如:Approach for measuring the angle of hallux valgus、Application of the sheepskin mattress in clinical care for pressure relieving: a quantitative experimental evaluation、Evaluation of sheep skin sitting pad in pressure relieve、中国健康儿童足部生物力学研究及功能鞋设计等共15 余篇,其中被SCI 收录5 篇,EI 收录3 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 项,实用新型专利3 项,计算机著作权证书5 项。

人物篇采访

    周晋博士,年轻有为,所学有成,专业从事生物力学和健康革制品设计为核心的教学与科研,并致力于博士后工作站活动,当属皮革制品行业的后起之秀。从他的认知和能力来看,他,踏着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尤其在鞋类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医用功能革制品研发和设计、人体足部生物力学研究、鞋类舒适度评价和改进等方面,执着进取,坚定地深入鞋企一线,勇敢地站在行业的前沿。笔者愿与忘年相交,并和读者一起走进他工作与生活的新天地,共同分享他的成功与快乐。

十年一剑 所学有成

    温祖谋(以下简称:温):您好,周博士。在皮革界,您当属后起之秀,10 多年来您所学有成,勤奋敬业,卓有建树。对此您有何感想?

    周晋(以下简称:周):温老,您过奖了。在皮革界我是小字辈,或者说只是初出茅庐,事业刚刚起步,谈不上所学有成,更谈不上卓有建树。自2004 年考入四川大学轻化工程专业求学以来,10 余年一路走来,从毕业、读研,到留学、任教,所幸得到学校的关怀培育,和老师的悉心教导,才有我顺利、健康成长的今天。俗话说饮水思源,我将对我的母校和导师心存感激,铭志不忘。在此,也谢谢您和“科技经纬”栏目的专访,为我提供一次和更多业界同仁、刊物读者朋友的见面与交流的机会。

    温: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的大学经历与专业背景?譬如,何处读本?何处读研?是什么样的际遇让您涉足革制品行业的?

    周:简单地说,我是2004 年作为四川大学轻化工程本科第一届学生进入到革制品行业的;2008 年取得学士学位后报送皮革化学与工程作为硕士研究生,并于2010 年提前攻读皮革化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于2013 年7月毕业,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因此,可以说是科班出身,系统地学习了皮革及皮革制品的专业知识,尤其是这10余年的时间,更多地还是与鞋打交道。

    温:在皮革专业领域,您认为哪一方面是您的专业擅长?您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是否学以致用?是不是一个适合您施展才华的平台?

    周:在皮革专业领域,我的主要研究课题大致有:鞋类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医用功能革制品研发和设计、人体足部生物力学研究、鞋类舒适度评价和改进、制鞋工艺及鞋业企业管理。简单地来说,我们研究的是鞋的“内涵”和“未来”。所谓鞋的内涵,指的是鞋类设计所包含的人体足部生物力学知识、产品的功能指标设计;而鞋的未来,指的是鞋类行业所面临的“互联网+”、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变革。目前我所从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是围绕着以上两个方面,既对鞋的设计原理和理论依据进行研究,也对鞋类行业的数字化改造、自动化和互联网化升级进行深入探讨。

    温:就您关于皮革以制鞋方面的论文著作而言,能否谈谈您的处女作或者代表作?或者说哪一篇(本)您更喜爱?为什么?

    周:我的第一篇论文题名为Approach for measuring the angle of hallux valgus,于2013 年发表在India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上,论文的主旨内容是关于拇外翻的识别和测量方法。这篇论文之所以对我而言非常重要,其原因不仅仅是文章发表于SCI 收录的期刊上,更重要的是“跨界”的合作研究获得成功。如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制鞋行业受到手工制作与传统方式的影响与制约,相对而言,其科学研究的深度不足。譬如,单从制鞋的工艺和结构来讲,似乎并未涉及深奥的学问与科学原理;但是,如果将人文观念与设计制作的关注点,转向制鞋背后的人体脚型、人体运动、足部生物力学,则思维空间将更加的广阔,创新点也将大为增加。因此,我们的研究团队较早就转向人体足部生物力学及健康领域的研究上,并实现了高水平研究论文的突破。

    温:我冒昧地问一下,您是在哪里读研(或博士后活动、或赴外高访合作)的?与本科所学的专业关系如何?

    周:我于2011 年9 月至2012 年9月前往捷克Tomas Bata 大学公派留学一年,主要对儿童足部的生物力学特点和儿童健康鞋的设计领域进行学习和科研。目前我在四川大学-- 浙江红蜻蜓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工作,主要从事红蜻蜓鞋业的鞋类产品信息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工作。

教学互动 天地宽广

    温: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有道是“爱是心灵的呼唤,道是事业的引领”,能否披露您对师爱、师道等方面的见解?

    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对教师的最为准确的定位和要求。爱是指的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于学生的关爱;而道则是指所需要遵从的职业道德、所需要追求的职业素养和所要实现的职业追求。因此,师爱和师道构成了教师的信仰和坐标。

    具体而言,师爱就要求我们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激情,精神饱满地去面对每一天的工作和学习;对学生充满关爱,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人生规划上,我们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规划辅导员,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师德则是要求我们要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不断地充实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认识,在学术上独树一帜;同时师德也要求我们在科学研究中,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规律,严谨、求是,不弄虚作假、不急功近利。

    温:能否就您(或您所领衔的团队)的科教在研项目或研究方向,谈谈您的认知,以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或面临挑战?

    周: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鞋类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下面我对中国鞋类行业数字化谈一些我们的认识,或者说点评一下我国鞋业的现状、态势和所面临的挑战。我国从20 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成为世界鞋类的制造中心,据权威统计,中国鞋类产品年产量达60 亿双。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弱化,产业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艰巨任务。然而,一方面,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业者普遍素质不高、企业管理经验化、自动化机器设备缺失严重,严重制约着鞋类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和推广。直至今日,目前绝大多数的鞋类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开展鞋类设计和生产,因此可以说鞋类数字化在中国有巨大的挖掘潜力。另一方面,随着鞋类市场向品种多样化、趣味化、个性化的发展,鞋类生产也向着小批量、多品种和短周期推进,这些都要求制造企业能够快速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以影响市场、响应市场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而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提高效率最有力的方法。

    温:能否就您鞋类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内涵,具体谈谈鞋类数字化设计的发展方向?

    周:好的。计算机网络、高速信息公路、数据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给鞋类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今后鞋类数字化设计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化: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数据盘点与2015 预测专题报告》数据显示,在2014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虽走低,但用户数达到7.3 亿人,与2013 年相比增长11.8%,继续保持着超越PC 端用户量的态势。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传统制造行业也在发生剧变。就鞋类行业而言,流行周期愈来愈短,企业能否及时获取信息,准确快速把握市场动向,己是当今世界鞋类行业在激烈竞争中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流行信息库、网络信息技术、远程通信技术正受到鞋类企业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随着CAD 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基于网页端和手机端的虚拟定制鞋,甚至进行DIY 设计,同时CAD 系统的网络化也为CIMS 的实现创造了必要条件。因此,建立分布式或开放式的网络CAD 系统平台,将成为鞋类CAD 发展的主要趋势。

    (2)立体化:到目前为止,鞋类CAD 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大都停留在二维领域,但从研发方向来看,三维虚拟设计的研究空间很大,然而难度也更大。相比2D 鞋样设计和手工设计,3D 设计直接给鞋厂带来的好处主要有:鞋样配色、配材的效果;方便异地沟通,远程沟通;减少重复制作样品的材料、人力、时间的浪费;修改方便,易于保存等优点。随着虚拟现实技术VR(Virtual Reality) 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在鞋类设计领域中必将发挥不可预估的作用。

    (3)平台+ 终端化:基于大量的数字化生产资料、并形成基于互联网的集成数据库,通过将鞋类数字化设计应用软件集成于数字化设计开发平台、通过APP 或是软件客户端的方式,为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提供服务,这是未来鞋类行业的重大变革。

企业数字化战略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缩短研发周期、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降低研发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设计水平的利器。此外,目前鞋企高居不下的开发费用、盲目开发及开发产生的大量浪费,使得一个能够整合供应商、设计师和生产企业,且基于数字化虚拟设计技术的鞋类开发平台,成为中国鞋类4.0 工业革命发展的必有之路。

    温:时下行业界曾有“学皮革要会做皮革”的呼吁, 许多制鞋企业确实也希望被分配或招聘到企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能安于从事一线技术实践与新品开发, 请问您对此有何评论?

    周:制鞋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制造业的一员, 起薪低、工作时间长,因此对于本科生或研究生而言,鞋业企业吸引力不足。然而,中国制鞋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地制约着鞋类行业信息化、数字化和自动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因此,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加入,能够有效地推进鞋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新产品研发。这也要求这些学生能够忍耐专业技术的寂寞,脚踏实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的价值。

读书为乐 工作永恒

    温:我以为人生只求事业而忽视生活是乏味的,当然只讲生活而看淡事业也是平庸的,能否谈谈您的生活?比如,您的生活空间或业余天地。

    周:其实,我在四川大学所处的校园环境的影响是“读书为乐”,所受到的耳濡目染的教育是“工作永恒”。我们身边的教授、甚至院士周六和周日也都泡在实验室里面做科研,因此就我而言,生活是以工作为基础的,因为我们不仅仅将工作视为成家立业、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把它当成人生所追求的目标,为之奋斗,无怨无悔。这也许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温:您平生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您所执着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如不介意,可否知道您的人生格言或者是座右铭?

    周: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读书。读书的涉猎范围主要在科技互联网、人物传记、历史、自然科学。因为读书能够让自己保持平静,尤其是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中,独省其身,能够让自己不被淹没在迷茫中。我所追求的是爱国诗人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生境界。如今,可以理解为:任凭潮起潮落,坐看云卷云舒,专注自己的工作,追逐自己的理想,执着地坚持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百折不饶,义无反顾。我的座右铭是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4006-46-8848
工作日 8:30~ 18:00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2006-2024 leatherhr.com 皮革人才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115289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龙珠路与天贵路交汇处龙珠商务大厦15层(510800) EMAIL:service@peizheng.cc

人力资源证: 440114170005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