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名利但求祥和 废水再用回报社会
宝斯卡(商丘)化工有限公司张壮斗董事长
嘉宾档案
张壮斗,男,1962 年1 月出生,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族。专业背景:毛皮与制革工艺。从业经历:制革、皮革化工。1982-1984 年,河南省第二轻工业学校毛皮与制革工艺专业毕业;1984-1986 年,商丘市制革厂从事技术管理,任技术科长;1986-1996 年,商丘市皮革工业研究所工作,任所长;1996 年- 至今,商丘东阳皮革化工有限公司工作,任总经理;2005 年- 至今,宝斯卡(商丘)化工有限公司工作,任董事长。
人物专访
一位朴实无华、慈善为怀、憨厚谦和、勤奋敬业、低调为人的企业家,他从20 世纪80 年代初一路走来,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涉足制革,经营皮化,心怀行业、关乎社会,终于铸就辉煌,成就了一家令人瞩目的皮化企业。这个人,就是宝斯卡(商丘)化工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壮斗先生。笔者和他萍水相逢,是在河南商丘“2011 制革废水再用工程研讨会”上邂逅的。现场的耳闻目睹,不得不为他的敬业精神、创新毅力、职业道德、为人境界而折腰,专访遂油然而生。经过几年的周折,今始如愿,笔者谨此偕读者一起走近他,聆听他。
勤奋敬业 低调为人
温祖谋(以下简称温):张董事长,您好!在我国制革、皮化行业,您真的是一鸣惊人,铸就辉煌。您的名字和东阳皮革化工、宝斯卡化工紧紧连在一起,更和“制革废水再用工程”紧紧连在一起,对此您有何感想?
张壮斗(以下简称张):温老,您是前辈,千万别这么说,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沧海一粟而已。说句心里话:经营一个企业,搞成一项工程,全靠公司的全体员工的众志成城,全靠业界上上下下、四面八方的鼎力支持。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我和皮革结缘,从商丘市制革厂、皮革工业研究所,再到东阳皮化、宝斯卡化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始终和皮革难分难离,成了不解之缘。在我的心中,制革业要想腾飞,要想融入“中国梦”,就要与时俱进,坚持创新,走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我一直十分关注环保制革,才能可持续发展。
温:恕我冒昧,能否知道一点你的早年经历,譬如:您在何处求学?您的专业背景以及您就业之初的往事?或者更确切地说关于您事业成功的经历?
张:在行业界,我是80 后起步的“普通一兵”,小字辈。20 世纪80 年代初,我从河南省第二轻工业学校毛皮与制革工艺专业毕业,然后开始踏上就业之路。最初,在商丘市制革厂工作,主要从事制革生产实践和工艺技术管理,曾出任技术科长。后来,任商丘市皮革工业研究所所长,涉及制革、皮化方面的技术管理和科研实践,历时整整10 年。自1996 年至今,一直在商丘东阳皮革化工有限公司任总经理,挑起了负责经营一家皮革化工的企业担子,边学边干,义无反顾。2005 至今,又创建了宝斯卡(商丘)化工有限公司,任董事长。至于宝斯卡化工,这是一家集科研创新、化工生产、新工艺研发、制革污水循环技术研究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公司的主要产品在皮革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公司每年向国家纳税近2 000 万元,已连续多年荣获“A 级纳税信用等级企业”、省“科技推广十佳明星企业”;还荣获中皮协授予的“节能减排环保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温:我注意到,贵公司宝斯卡在许多场合,如业内媒体、皮革展台、公司工厂,都能赫然醒目地见到“废液再用,回报社会”8 个大字,您可否就此举稍作解读?
张:是的,这8 个字是我们企业的行动目标,前者是行动,后者是目标。我们研发“制革废液全封闭循环技术”,不为名利,但求祥和,激发正能量,走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的行动口号是:从生皮到染色完美实现所有废液无限期循环利用,彻底摘掉污染大户帽子湛然净化众生生存之环境。所以, 这8 个字一句话, 是我们公司全体员工的座右铭, 也是企业文化组成的一个部分。
温:您是学制革专业的, 学以致用, 所以您虽然在经营皮化,却心怀制革行业,特别关注上下游之间互动,除了打造公司的拳头产品外,还不惜代价和精力,倾力研发“制革废水再用工程”,能否谈谈你的初衷?
张:好的,怎么说呢?我想:一是时势所趋,整个皮革行业面临着走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别无选择。二是企业环境,任何企业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企业只是分布在一条特定产业链上的一个节点,前前后后,上游下游,都是相互制约、合作共赢的。这使我获得灵感,联想到如果能够从制革业的源头上着眼,从生皮到坯革,完美实现废液再利用的话,那是一桩了不起的大事,大好事,既能大大节能减排,又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家合作共赢,何乐而不为呢?
废液再用 回报社会
温:请您接着谈。能否稍微展开一点,谈谈您们关于“制革废水再用工程”的构思和内涵?主旨目标何在?
张:为了响应并贯彻国家的环保政策,减少制革废液的排放,终止所谓的“达标排放”,净化环境。多年来,宝斯卡公司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把制革工艺与医学原理结合起来,先后有 40 多名员工,经上千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实现了从浸水到染色废液全部实现循环利用,不仅提高了蓝湿革和成品革的质量和得革率,而且还大量节约用水, 大量节约化料,有效实现节能减排,有望彻底摘掉制革污染大户帽子。这就是“制革废水再用工程”的总体构思和研发实践。不言而喻,其主旨目标就是为了减少制革废液的排放,净化制革湿加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制革清洁生产,最终,使绿色生态、清洁生产的皮革业遍及全球。
温:我本人曾参加并完成“六·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高档猪正面革工艺技术研究”的试验工作,对贵公司“制革废水再用工程”的研发难度感同身受。在不涉及泄密的前提下,您可否披露一下该工程的研发过程?尤其是遇到些什么困难?
张:研发过程总的来说是各个击破,始集大成。最初,从2005 年开始,经过大量的小试、中试和大试试验,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先后有40 多名员工参与,经历了上千次的反复试验,花费将近2000万美元。在研发期间遇到了很多难题,如:皮面皱纹大、毛面、烂面、扁薄、易发霉、化料难渗透、废液气味臭、废固物增多、废液逐渐变稠、以及循环次数减少,等等。最后,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转变传统制革思路,进行颠覆性工艺调整,于2009 年终于实现了在大试试验中废液循环实现超过30 次,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包括:极大地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制革的生产成本,提高蓝革和成品革的质量和产率。迄今为止,已实现循环800 次以上,研发工作仍在进行,以便取得更为简单、更加优化的循环工艺。当然,我们的废水循环工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温:在集成“ 制革废水再用工程”,实现制革水场全部废液无限期循环利用之后,有关制革大生产验证或客户应用的情况如何?
张:大生产验证情况:其一,福建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其3个子公司已经全部通过大生产验证。在浸灰、浸酸和鞣制等废液循环已达876 次(2014 年12 月31 日数据)。其二,广东杰出皮革厂已在大生产中实现浸酸和鞣制等工艺废液循环300 余次。其三,山东卓越皮革厂已在大生产中实现浸灰工序循环120 次、浸酸铬鞣工序循环176 次。至于客户应用情况:据福建、广东、山东等地制革企业的反映,应用情况良好,实现合作共赢。完全满足客户要求,而且通过多次检测,蓝湿革收缩温度提高3 ~ 5℃,得革率提高2% 左右,二层得革率提高15% ~ 20%,撕裂强度提高4 个强度单位;大大降低环保压力,节水80% 以上, 基本实现零排放;还可节约化料30% ~ 50%, 又节省日常污水处理费用。由此可见,这是利人利己,利国利民的工程。广东杰出皮革厂应用后认为:制革是微利行业,废液废水处理要达标排放, 耗资很大,而废液循环工程巧妙地把污水消耗在生产工艺当中,大大节省投资和日常费用。通过跟踪、检测与我们原有工艺相比:(1)节水90% 以上,节约化料15% ~ 55%。(2)蓝湿革增大1% ~ 2%,收缩温度提高3 ~ 10℃,撕裂强度提高10% 左右,二层得革提高15% ~ 20%,松面率降低20%,且色泽均匀、柔软、纹路清晰。事实证明,应用该废液循环工程不仅能做到清洁化,低能耗,低污染,而且基本实现零排放,提高得革率。山东菏泽卓越皮业认为应用效果良好,成品检验合格,从蓝革到坯革,得革率提高2% ~ 4%,松面率有所减少,手感好,其他各项指标不低于传统制革工艺。
温:我知道社会经济效益是很难截然分开,为了方便,可否请您从企业层面上谈谈使用该废水再用工程的经济效益?再从行业层面上谈谈其社会效益?
张:先谈经济效益,与传统制革工艺相比,成品革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要求,蓝革色泽均匀浅淡、粒面细致、革身柔软、丰满而有弹性,质量更加稳定。适用范围广,服装革、鞋面革、沙发革等均可,从浸水到染色的全部废液基本实现零排放。制革综合成本下降显著,经济效益明显。
主要表现为:
(1)得革率增加5% ~ 10%,二层革得率提高15% ~ 30%,松面率降低15% 以上,且蓝革的皱纹明显减少,成革收缩温度、撕裂强度提高。
(2)铬鞣剂以及各种化料渗透更均匀,蓝湿革切口色差明显减小。
(3)节约用水70% 以上,节约能源20% 以上。
(4)大大节省铬粉、酶制剂、工业盐等化料投入。以日产100t 牛皮制革厂为例,仅铬粉一项,每年就能节约810多t,约650 万元。还可节约环保设施、用地、环保化学制剂和人力70% 以上。
(5)废固物如残渣、污泥等排放减少70% 以上。再谈社会效益,一家日产100t 牛皮制革厂,若使用传统工艺,每年需耗水量约30 万t,排放污水约26.5 万t。况且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COD、BOD、硫化物、氨氮、铬化合物、残余染料等化学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而采用废水循环工艺,则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更重要的是从行业层面上来说,有效地推动制革行业走上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慈善为怀 笑口常开
温:我注意到,您信仰佛教,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子弟。难怪我初次见到您的第一印象就是憨厚谦和、朴实无华,慈善为怀、笑口常开。能否知道您的人生格言,或者说人生观、价值观?
张:是的, 我信仰佛教,慈善为本,普度众生。无论是东阳皮化,还是宝斯卡化工,我们始终本着“以善为本,回报社会” 的经营理念和敬业宗旨,始终将社会责任当成企业精神文化的重要内涵。譬如:我们积极参与赈灾救危,如汶川地震捐款100 万元,捐资助学等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来阐释我们公司对皮革行业与社会责任的担当。我以为:人生百年,只求不要虚度年华,应当努力一辈子做个好人,做一个有益于行业、社会、国家的普普通通的人。
温:您平生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无论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上,您所执着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爱好,我也不会例外。我的爱好还算广泛,读书看报,文娱体育,只要有空闲时间都乐于参与,但是,我最大的爱好是帮助别人。至于追求的人生境界,确实还没有刻意去想过,既然您提问了,却之不恭,愿意坦然回答:我追求的是一种真我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境界。
温:贵公司拥有诸多获奖成果,其中如,制革水场操作的“废液全封闭循环系统”系省级科技成果荣获一等奖,又被中国皮革协会授予“节能减排环保创新奖”;贵公司也荣获河南省科技推广“十佳明星”企业。请问您对奖励和荣誉的感受如何?
张:任何奖励和荣誉,都是一时的光环,只是行业、社会对您付出的一种认可与评价,也是一种精神鼓励和继续前进的鞭策。 我以为,奖励和荣誉只能象征您过去所做的付出,标志着您面临新的起点,一切又从零开始,继续迈向新的彼岸,或者说是一个人的新人生的起点,一个企业的新事业的起跑线。我绝不会为奖励和荣誉而背上包袱的,谢谢您的夸奖。
温:在您的从业经历中,与皮革皮化相关的最难忘、最默契的合作者(如导师、搭档、知音)是谁?留给您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事?
张:饮水思源,最难忘的就是河南二轻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真是终身受用。还有就是行业的领导和专家教授,诸如:徐永会长、苏超英理事长、杨承杰院长、魏世林、章川波、王全杰、王学川、汤克勇等教授,以及贾光宇老师、刘诚老师、谢衡主编等等;此外还有来自加拿大、美国的医学专家;以及其他业界精英;在他们的亲切关怀下,我们才得以一步一步走出了各种困境,取得成功。特别感谢温老您,从您老所著作的书籍如《制革工艺及材料学》中,获得了很多的知识。在此,向所有关心支持、给予帮助的人们,表示诚挚的感恩!
Copyright©2006-2024 leatherhr.com 皮革人才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115289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龙珠路与天贵路交汇处龙珠商务大厦15层(510800) EMAIL:service@peizhe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