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不足30平米的小作坊开始磕绊求生,25年后,360平方米的加工企业岿然屹立;
25年前,因生活所迫筹借2000元资金艰难探路,25年后,980万元固定资产、800万元净资产方兴未艾;
25年前,2个人的作坊,一年拼苦卖出100多件产品;25年后,56位员工,每年合力销售12000多件。
25年前,她从盐池县白皮厂与丈夫一同下岗;25年后,她已经开办宁夏盐池美雅滩羊裘皮有限公司6个年头。
她叫周永红,凭借自己的一双手,为宁夏“白宝”二毛皮裁出了一张靓丽名片。
周永红正在整理自己设计的二毛皮衣服。
从下岗女工到“女强人”
周永红出生于盐池县王乐井乡石山子村,高中毕业后在家乡担任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20岁那年,她嫁给了当时正在盐池县皮毛厂上班的冯安,同年随夫进城,被聘入皮毛厂上班,两口子的勤奋努力让小日子变得踏实起来。
正当他们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1990年8月盐池县皮毛厂倒闭,28岁的周永红和他的丈夫双双下岗,面对两个孩子的学费、四口人的口粮、房子的贷款……周永红一家陷入了困境。
“刚下岗的时候,家里没有一点经济来源,就在建筑工地上搬砖、洗石头,最难的时候,家里米、面都得向亲戚借”,周永红说。
穷则变。为了维持生计,周永红与丈夫商量:“我们在皮毛厂干了8年,有技术,懂裁剪,又不怕吃苦,现在滩羊制品也有销路,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干?”
于是,夫妻二人向银行贷款1000元,又向亲戚朋友借了近1000元,他们用这2000元买了70余张滩羊皮子,在自家开起了不到30平米的小作坊,从打灰、洗皮,到熟皮、鞣制,再到钉板、拼缝,夫妻二人按照流程分工合作,周永红还得照顾2个孩子,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
“感觉挺苦,但那时年轻,只盼着日子能好起来,好像也就没那么辛苦了”,周永红说。
凭着精致的工艺、良好的信誉,小作坊频有顾客,一年下来卖了100多件裘皮制品,小两口挣了4000多元,不仅还清了借款,还有了2000多元的纯收入。变则通。生活的好转、顾客的好评让周永红有了更大的动力和更多的想法。小作坊在不停地运转着,周永红一边积聚资金、一边买书自学裁剪技术,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小作坊生产的裘皮制品靠质量、诚信与服务在盐池裘皮加工行业里小有名气,周永红也给自己的小作坊起了个新名字——美雅裘皮加工店。
周永红向顾客介绍二毛皮背心。
通则久。1994年,周永红和丈夫用积攒的资金和银行贷款开始扩大规模。他们告别了支撑他们4年之久的小作坊,成立了美雅滩羊裘皮加工企业,开始向现代企业行列迈进。
在盐池解放60周年大庆上,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节日,盐池县人民政府经过筛选,决定在美雅公司订作500件滩羊裘皮背心,用作大庆纪念品。
周永红得知这个消息后,很快从兴奋当中冷静下来,“这不仅仅是对我的信任,还是对我的考验,更是我们厂子以后发展好坏的关键”。
于是,周永红一次雇佣了5名工人,加上他们夫妻二人,开始加班加点,挑选最好的九道弯,经过90多天的辛勤工作,具有盐池特色的滩羊纪念背心终于如期完成并受到了来宾的喜爱,这500件滩羊裘皮背心成为了盐池滩羊制品的华丽外衣。
美雅滩羊裘皮有限公司相关荣誉证书(部分)。
自此,慕名找周永红的人越来越多,订单一个接一个,企业在她的带领下蒸蒸日上。2013年1月被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协调领导小组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分别评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和自治区优秀企业;2014年7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4年10月被自治区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
回想起以前,周永红谦虚地说:“当初和丈夫一起下岗过的苦日子现在想起来觉得挺踏实的,也挺知足的,最幸福的时候感觉自己也像一个‘女强人’了”。
无奈被拒叹无路 “心”苦钻研求新生
周永红设计的二毛皮服装。
时代在发展,按理说周永红的裘皮服装也应该赶时代潮流的趟儿,但仅靠自己曾在白皮厂的8年工作经验无法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1992年春天,一位山东顾客要订制一件样式新颖的裘皮大衣,按照原来的工艺,周永红精心设计、裁剪,但做到裘衣内面夹层时,她遇到了难题,因为她从来有这样设计过。为了度过难关,周永红头一天冥思苦想到12点,第二天一大早,她又在制作间拿笔画、试着裁剪,又是一天一夜的工作,丈夫几次劝她:“早点休息吧! 明天再干,实在不行,咱给顾客推掉,身体重要!”。
“一定要达到顾客的要求!”,她不服气地说。
交货的时间到了,整整两夜没合眼的周永红最终还是失望了,她的设计没有得到顾客满意。
那天晚上,周永红哭了,曾今在揭不开锅向亲戚借米、借面的时候没有哭,曾今起早贪黑还要照顾两个孩子时没有哭,曾今在建筑工地像个男人一样搬砖、洗石头的时候也没有哭,却因为顾客拒绝了一件裘皮大衣哭了。
事实上,周永红心里明白,规模小、样式单一,再加上自己技术有限,顾客对产品不满意现象也时有发生,甚至与很多大订单、大企业的合作都失之交臂,周永红也曾叹气:“难道老天真的不给我活路了吗?”
当时正值盐池县工商局举办高等服装精工细作培训班,请来了上海、南京来的服装设计专家对全县的服装行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周永红一头扎进了学习班,苦心钻研60多天,又自费去河北等地参加服装精工细作培训班、高级裁剪班、高档缝纫班等培训班,买来各类服装裁剪杂志,边学习边研究,不断提高服装裁剪技术技能,遇到难题,积极向区内外服装设计师和专家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温红艳提高了设计裁剪水平,并取得了服装裁剪技术证书。
有技在身才能有好的销路。在盐池县政府多次鼓励与帮扶下,周永红多次到区外参加展销会。2005年大连举办了首届扶贫农资洽谈会,周永红带的二毛皮背心、围巾等10余件产品一天即售罄,一位大连顾客还对周永红说:“背心是活里活面的,方便洗,穿了这么多年二毛皮背心从来没有穿过这么地道的,我给你留个电话,你回厂子了记得给我打电话”。
周永红(左一)与顾客在试二毛皮衣服。
盐池县解放75周年,县政府计划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二毛裘皮系列产品,突出盐池地方特色。周永红虽然在裁剪技术上有了很大提升,但依旧不敢怠慢,她查资料,请教二毛裘皮制作、服装加工等方面有经验的老师,经过3个月的辛勤努力,设计制作出了二毛裘皮床罩、围巾、披肩、背心、大衣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滩羊裘皮系列产品,这一仗又漂亮地完成了,周永红再次为盐池二毛皮这张靓丽名片增添了色彩。
自此,越来越多的奖项一次次证明了周永红的品牌创新之路没有白走。2011年周永红的二毛裘皮床罩、二毛裘皮围巾在第四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妇女手工作品展中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2011年6月和2013年6月先后被吴忠市和自治区评为《盐池手工二毛皮制作》代表性传承人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毛皮制作)代表性传承人;她创造的“花马池”商标在2014年被被评为宁夏著名商标,并且“花马池”牌滩羊二毛裘皮围巾被评为2014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金质产品……
品牌有了创新,顾客自然就多了。盐池市民李翠娥已经是第三次来宁夏盐池美雅滩羊裘皮有限公司:“我现在都不去实体店了,直接上工厂来让周老板给我量身订制。这的二毛皮子地道不掺假,样式还新颖,我这次就订了13件,不光是我自己穿,还给我北京、江苏的亲戚和朋友也寄过去”。
厂子的好家长 社会的好公民
周永红正在设计二毛皮坐垫。
“喂,您好?您是哪位?”
“我是在北京故宫卖民族服装的,想在你这订些男士二毛皮背心”;
“我是哈尔滨的,昨天在微信上发的那些图,各样给我寄一些来,之前的快卖完了,地址就是微信上留的那个”;
……
周永红在接受采访时接到了好几个要订服装的电话,“像这样的电话,每天都有几个,而且订的量还不少”,周永红说。
从最早只卖二毛围巾、背心两三种产品,到现在拓展到床单、坐垫、披风等30余种产品,产品增多和销路渐好让周永红的日子渐渐殷实起来。
“我是从山里出来的,下岗后又自己干,知道走投无路是什么滋味,所以,我现在一看到哪有灾难、身边有人过得不好,心里就难受,想帮一把”,周永红说。
汶川、玉树地震,南方冰冻等灾害发生后,周永红积极向灾区捐款,有时也捐一些二毛皮背心和衣服,她说:“灾害让他们无家可归,住帐篷会冷,寄些过去他们能暖和一点”。
2014年春节前,周永红亲手为盐池县敬老院的54名孤寡老人、残疾人每人裁剪了一件盐池滩羊二毛裘皮背心。对待公司里的职工,这位周总更像是一位慈祥的家长。
公司里的50多位员工,很多都来自家庭条件不好的农村妇女,男人一般都出去打工,女人既要照顾家里,伺候孩子上学,还要出来干活给家里补贴一些,周永红都看在眼里。为了让她们既能上班,又能照顾孩子,周永红改了作息时间,早上七点半上班,中午十一点半下班。
“这种苦我受过,我心里很明白。中午改到十一点半下班,回家就能给孩子做顿饭了,孩子就不会受苦了”。
郭素文在公司上班10年了,她说:“以前家里特别穷,孩子上学都没办法,我又不识字、不懂政策。周总了解后,不但预支了工资,还去学校帮助我家孩子申请贫困生”。
到现在,公司员工买房子缺钱,周永红预支工资给他们;员工遇到大的困难,周永红解决不了就跑到县工会或相关单位帮助解决;员工的家人下岗了,她也忙着给找工作、找活干……
杨六金也是公司的老员工,从最初的不到1000元的工资到现在每个月平均四千多,他内心充满着感激。他说:“对于我们来讲,每个月能按时拿到工资就是一件开心的事情了。跟周总干了13年快14年了,每次都按时给我们工资。家里面遇到事情,周总还会出钱、出力帮助解决,在这里干,心里就是有一种踏实感”。
周永红说:“我曾被推选为吴忠市第四届人大代表、盐池县第九届政协委员,我虽然没有做什么大事情,但我想,能把身边的小事情做好也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近年来,周永红先后多次受到自治区、市、县的表彰奖励。2010年3月被吴忠市评为“十大杰出女性”;2010年3月和2012年3月分别被吴忠市和自治区评为“三八红旗手”等。
如今,在二毛裘皮行业摸爬滚打了30多年的周永红已经54岁了,孙子也有了,但是,这位女强人的事业心还正处在青春期,她说:“一路走来虽然有太多不容易,但心里觉得踏实,因为我爱这个行业,只要我继续坚持我的信誉和服务,继续努力创新我的设计,我就能干下去,而且还会干得更好”。
Copyright©2006-2024 leatherhr.com 皮革人才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115289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龙珠路与天贵路交汇处龙珠商务大厦15层(510800) EMAIL:service@peizhe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