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持续升温,在开展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督查中,7月2日,28个督查组共检查450家企业(单位),发现222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存在问题的企业中,属于“散乱污”问题的66家,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的26家,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的17家,存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问题的69家。
而作为河北省重要的制革重镇,无极县长期以来饱受污染诟病。根据资料显示,无极县有大大小小皮革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12万人,年加工能力11亿平方尺,其中有沙发革、汽车坐垫革、箱包革、鞋面革,这些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但是。。。
石家庄市无极县一处钉皮子的场地。
“这里面全是有毒的皮革废水。”刘双利将左手指向距他家花生地只有百余米的一个偌大的沙坑,黑褐色的水面有数十亩面积。刘双利家住石家庄市无极县无极镇东合流村。
东合流村的废水坑周边有些长势良好的树木,但在水中伫立的十几棵杨树早已死亡,黑褐色水中不时飘出化学药品的气味。刘双利表示,一个多月前,沙坑里并没废水,但现在这个深度15米左右的坑,已被废水填满。它们后期全要通过渗透和蒸发,来完成最终的归宿。
流向无极镇东合流村的皮革废水
记者注意到,沙坑里的废水,是通过一条约3000米长的沟渠排过来的,沟渠深度和宽度都有5米多。村民担心,输送过程中的废水,早晚会渗透到沿线农田里。
汇到无极镇东合流村的皮革废水
记者注意到,沟渠连接着一个废水提升泵站。泵站周边,是几个面积更大的废水坑。无极县环保局人士称,这些废水聚集在此,是准备氧化的。营里村也在废水坑附近,该村村民李文新长期关注家乡环境污染,他称这些废水全部来自皮革厂,经过污水处理厂后,再通过那条3000米的沟渠,最终流向东合流村的沙坑。
皮革产业园内一条排污沟里的皮革废水
无极县环保局人士表示,这目前是最好的污水处理办法,而且所有废水全部经过处理,符合排放标准。沙坑附近的佛堂村村民刘国勇告诉记者:“去年从这里出来的水,把沿线几百棵树木‘毒’死了,至今也没得到赔偿,而且我们在污水坑附近井里抽的水,很多都是黑色的,根本没办法浇地。”李文新对记者说,这些废水的源头,来自几公里外的张段固镇齐洽村,无极县环保局也证实了该说法。这是无极县一个典型的皮革专业村,县里成规模的皮革企业,多聚于此,外界常称其为皮革园区。
皮革产业园内一条裸露在外的排污沟
在李文新带领下,记者在齐洽村一皮革企业墙外的排污沟里看到,乌黑的废水泛着青绿色与古铜色,浓烈的化学药品气味让人难以呼吸。据李文新观察:“这个园区的污水,表面上通过污水处理系统,最后排向了沙坑,但实际上很多设备没有启用。受废水影响的几个村内没有皮革加工厂,我们成了别人的‘垃圾桶’,虽然沙坑积水时间不长,可一旦废水渗透,与地下饮用水混合在一起,后果不堪设想。”李文新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无极镇东合流村皮革废水坑入水口
除水污染外,污泥污染也是当地群众的一大心病。据李文新透露,“达到一定量后,就会让人拉走,处理的方式就是掩埋,污泥比污水毒性还大。”
汇到无极镇东合流村的皮革废水,就是通过该沟渠流入
记者在东合流村就发现了一个大型污泥排放点。有村民说,这里原是一个废弃砖窑厂,烧制粘土砖取土时,挖出了20来米的深坑。目前,灰褐色的污泥已将深坑填满。但这些污泥并没完全凝固,用脚轻轻踩上去,仍有晃动感,附近村民从不敢靠近这里。李文新告诉记者:“都是流状的,踩上去和沼泽地一样。”另有村民介绍,污泥坑填满后,有关人员会从其他地方取来好土,然后对其进行覆盖,最终能做到谁也看不到的效果。无极县环保局人士说,此处并非指定的污泥倾倒点,县里有专门的垃圾填埋地点。
位于无极镇东合流村的一处皮革污泥排放点
“这样的污泥坑在无极县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李文新认为,“这才是更大的隐患。”
Copyright©2006-2024 leatherhr.com 皮革人才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115289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龙珠路与天贵路交汇处龙珠商务大厦15层(510800) EMAIL:service@peizhe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