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6-46-884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人物关注

“皮匠”张凡:就这样“嗨皮”一辈子

来源:杭州日报 时间:2017-07-12 作者:皮革人才网 浏览量:

张凡:新生代皮匠,“酱爆”小编

张凡有一顶LED头灯,光线不好的时候,他戴着它来做皮具。头灯卡在他光光的脑门上,好笑中带着几份酷。

头灯是他以前徒步旅行时的装备,现在帮助他照亮手中的工具。

他是拥有两年匠龄的小皮匠,工作之余,他用一双灵巧的手做各种小玩艺。他也是杭报集团“酱爆”平台(聚焦匠人的故事)的记者和编辑,发现并记录着城市里那些独具匠心的人。

刚学会做皮具,办公室人手一个皮卡套

两年前,张凡看到有同事在做皮具,觉得有意思,遂借书来看。

一套图文并茂的《手缝皮革》,12册。他一边看,一边就从淘宝上买了材料,动手做了起来。

第一个作品是门禁卡套,他天天带在身上,咖啡色的,小小巧巧很漂亮。他却说,线缝得不够均匀。

那段时间,他做了很多卡套,逢人就送,办公室同事人手一个。

他经常在夜里磨刀霍霍,这是做皮具的好时间,就是不能上榔头咣咣敲。2015年春节,别人走亲访友,他闭关做皮具。

利用这些挤出来的时间,他做了不少让人过目不忘的玩意:

——他给朋友的猫做了项圈,薄薄的圈圈上印了电话号码,这样就不怕喵星人走丢了。

他用皮革做了一个购物袋,老爸逛超市的时候拎着,很拉风。

他做的眼珠子钥匙扣,在去年文博会上很受欢迎。

他做的水桶包,朋友圈里的亲们看到了,都来向他“订货”。

他还给朋友做过一个皮制工具箱,风格复古,充满质感。

很难想象,一个大大咧咧的大男人,做起手工来这么细。

做皮具的工具,摆成一排简直是艺术品:锤子、边距器、削边器、裁皮刀、剪刀、菱斩、砂纸、打磨棒,还有针和线,工具柔和的光泽让人想伸手摩挲。

做起来似乎也不算复杂,设计好版型,然后下料(裁好皮料)、打斩(打好孔)、缝线,最后打磨、上扣子、磨边、封边。一个简单的手工皮本子,他做完需要3小时。

难题肯定是有的,比如如果不顺着皮子的肌理裁剪,对折起来,就会歪掉。给皮具上边油也没想象中简单,张凡第一次给皮夹上边油,几乎上到要崩溃。

每个手艺人都追求精益求精,为此,他从网上向其他手艺人订制了工具,比如打磨棒和削边器。边学边做边摸索,工具箱越来越重,手中的活也越做越好。

采访过80多个匠人 那份执着和专注让他喜欢

自从喜欢上手缝皮革,张凡的时间主要被分成两部分,对应着他的两个身份:工作时,他是拥有一双慧眼的记者、编辑,做手工时,他是专心致志的皮匠。

每日商报“酱爆”栏目,是个讲述手工匠人故事的融媒体平台。平台出笼前,张凡已经是名业余小皮匠了,所以顺理成章成为其中一员。

再往前,学计算机的他在单位技术部工作,因为觉得新闻有意思,工作四、五年后硬是把自己转成了媒体记者。这个生于1983年的理工男,以自己的方式热爱并追逐着喜欢的生活。

休假的时候,他是背包客。他去过云贵川、西藏、新疆、尼泊尔,爬高山,进雪海,是他宝贵的经历。跟人聊天的时候,他率真而不羁,快言快语有点“愤青”味道。而当穿着干净的白衬衫在工作室绘图、做手工,他就是个很有型的匠人。

他喜欢在“酱爆”的工作,从找线索联系采访,到拍照、摄像、写稿,他都可以很精彩地搞定。两年时间,他采访过80多位匠人,很多人后来跟他成了朋友。他说他从中也学到很多,匠人身上的那份执着和专注尤其让他喜欢。

问他未来的目标是不是成为匠人中的一员,他谦虚地笑笑说,“玩玩嘛,很幸运我找到了可以玩一辈子的事。”

为了“玩”,他去年在余杭买了一个两层的工作室,有森林有湖水,是一个心中的乌托邦。为了省时间,他会一下买5条一模一样的牛仔裤换着穿。他还是自己的理发师,他买了个推子,贴着头皮给自己理圆寸。

不光自己玩,他也和别人一起玩。一个周六的下午,他在“酱爆”学堂教人做皮本子,那次报名非常火爆,在散发着花香和中药香的大井巷,他和学员们共度悠然时光。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4006-46-8848
工作日 8:30~ 18:00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2006-2024 leatherhr.com 皮革人才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115289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龙珠路与天贵路交汇处龙珠商务大厦15层(510800) EMAIL:service@peizheng.cc

人力资源证: 440114170005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