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挂着皮绳挂饰、皮质手机袋,手腕上戴着铆钉扣的皮手链,今年45岁的韦宜高看起来很有个性。他说,自己年轻时是不安分的人,不停地换工作,虽然赚了不少钱,但却不是他喜欢的生活,直到他爱上皮雕手作工艺。2011年从事皮雕手作至今,看着一张张皮革从“零”开始,通过自己亲手绘制、敲击、压砸、缝合成型,变成各种精美的皮雕手作作品,他才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如今,很多熟客都排队跟他定制皮雕作品,他每天沉浸在手作的快乐中。
不停换工作,内心一直“飘忽不定”
4月27日,记者到了和韦宜高约定采访的地方,他的门面虽在街市中,却无明显店名招牌。问旁边经营户知不知道“韦宜高”,答“你找阿宜啊!他的店就在那边。”
阿宜是南宁市武鸣人,1973年出生,爽朗,率真。“我喜欢的东西会坚持。”一见面,阿宜就对记者说,“很多人也问我店名招牌的事。我说,人人都挂招牌,那不挂的就是我的了。”阿宜喜欢随性自在,做人做事尊从内心,自己认为好的他会一直坚持。他身上的衣服是十几年前买的,觉得好就一直穿着,不舍得丢。
阿宜1995年毕业后进入社会,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他最初是进入商场工作,做到主管职位时他却选择了辞职,“因为想学技术。”后来,他跟着当时做工程的姐夫学习建筑结构方面的技术,做过几年技术工后,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又不干了。那几年,他换过几份工作,都干不长。“每份工作我都很认真,表现很好,但总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不想坚持。”阿宜渴望找到一份自己真心喜欢并乐于去坚持的事业。
爱上皮雕手作,他的性情全变了
直到2000年,阿宜才安定下来。
那一年他在青海西宁帮人管理工地,收入不错,闲暇时就到处逛逛。阿宜说,当时西宁很多市场有藏式的饰品和手工艺品店,他特别喜欢。“从那时起我就对手作工艺着迷了,只是没意识到。”阿宜说,那些手工作品他能看上半天,挣的钱都买了手作产品,后来干脆回南宁开藏饰店。“那时藏饰店南宁没几家,很好销,很多‘心头好’别人想买我都不卖,你看,还在这里呢。”阿宜指着架子上的货品对记者说,藏饰店开了七八年,他的内心获得安宁,心情也愉悦。但2009年,他又开始感到不安,毕竟开店卖货不能干一辈子,与自己最初渴望的那份事业不一致,思来想去,他把店关了。
“做个匠人吧,传承一些手艺。”经过一两年的思考,他突然明白了,“我爷爷有编制工艺,我母亲有刺绣工艺,这么多年,我其实一直都做着一些与传统工艺相关的事。”有了方向后,阿宜到广州等多地学习皮雕工艺。别人花一年学不好的技术,他一个月就做得跟师傅一样出彩,一些工艺技巧,师傅没教,他自己也能悟出来。“学皮雕工艺后,别的什么都不想,只一心想把它做好。”阿宜说,爱上皮雕之后,他常常整天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手作皮雕加巧思,很受顾客欢迎
2011年,阿宜开了皮雕工作室。他没在微信朋友圈里发过自己的作品,也没找以前藏饰店的老客户,只是安心做着皮雕。起初都是朋友认可就购买,后来靠着口口相传,他的熟客越来越多,现在要排队预定。“手工的东西需要花很多时间,急不来。”阿宜说,订单很多,但能接就接,做不过来的就回绝,除非顾客不介意等很长时间。
为什么选择做皮雕?阿宜说,皮雕作品不仅有观赏性,且具有实用性。皮质可薄可厚,皮料可大可小,可染色,可塑性很强,线条肌理很美,百看不厌,他最为钟爱。目前他做的皮雕作品有观赏类的皮雕画、挂件,更多的是皮夹、皮包、皮带、手机袋、公文袋、皮套等实用物件。
阿宜说,每件皮雕手工品都要精雕细磨,比如小小的皮雕手机带(可挂在脖子上),先按手机尺寸大小,从一张皮革中裁出所需皮料,在一张专用的复写纸上画出平面图,接着将皮料湿水,然后将画有图案的复写纸压到皮料上,在皮料上形成图案。再根据不同效果需求,用不同的工具在皮料上敲击、压砸、顶起,让平面的图形变成立体图案,形成皮雕半成品,再进行缝合,配上金属扣或其他饰品,让其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根据顾客需求,有些作品要做上胶、打磨、烧色等处理,每道工艺都不简单。
“这些只是做皮雕的基本流程工序,但皮雕工艺涉及的内容和知识很多。”阿宜说,每件手作作品都是一个生命,有很多情怀和小心思在里面。他常在图纸之外加些小心思,每次顾客拿到成品都有意外惊喜,这也是他的皮雕作品受大家喜欢的原因。阿宜说,母亲做刺绣做得很棒,但也不得不佩服他缝针的技法。“顾客也很认可,很有成就感。我找到内心要坚持一辈子的事业了。”阿宜说,虽然做手工赚的钱不如以前做工程和开店赚得多,但心里很踏实。
Copyright©2006-2024 leatherhr.com 皮革人才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115289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龙珠路与天贵路交汇处龙珠商务大厦15层(510800) EMAIL:service@peizhe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