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6-46-884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走出去”要成为2020年中国皮革业的主旋律

来源: 皮革天地- 陈万日 时间:2020-02-20 作者:皮革人才网 浏览量:

    2020年对大多数皮革企业来说,都是不确定的一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关键年。很多惯性传统的做法和思路,会被打破;也有很多新的思维和模式,会不经意地涌现。一切都处于快速裂变中,大鱼吃小鱼的时代渐行渐远了,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正扑面而来。如何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比别人先行一步找准市场的脉络,积极地“走出去”,亲身感受时代的发展变化,将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当然,笔者这里的走出去,不是仅指走出国门就算是走出去了。在国内,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互动交流,也都在走出去的概念之内。

    改革开放已走过40多年的历程,我国现代皮革业地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目前,显然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节点:产业饱和、突围困难。如果说过去的进步,是大规模引进来策略所取得的话,那么新时期,我国皮革业要想更上一个台阶,赢得国际市场话语权,走出去将是未来的一个长期方向。只有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条腿协调了,我们才可能很好地保持在国际皮革市场上的长期竞争力,才能真正成为皮革强国。 

    皮革业为什么要走出去?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通常,我们很容易陷入固有的僵化思维方式,囿于窠臼   而难以走出舒适区,特别是相对一帆风顺者,时间越久,越会让我们自以为是。近些年来,形势突变,已有不少我们皮革行业的知名企业和人物,在过去一路高歌猛进,顺利发展一、二十年的企业和企业家,在短短两三年就被反转,甚至跌入深渊的已不少了,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这些案例,都应该给予我们很好地反思。如何突破过往的框框,更好地学习并发挥好成功的经验,同时又要吸取并避免失败的教训,与时俱进地提升自我的新认知、新思维、新方法,从而保护好个人、家庭和企业,都能持续健康地成长发展,这都要多渠道、多视角、多领域、多思维的去学习,才能开阔心胸,也是我们要多走出去的根本原因。

    尽管现代科技十分发达,社交手段和方式也很丰富,即时性的技术和通路也多,但我们的古话:百闻不如一见。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既使是我们亲眼所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提升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多事情仍然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为现在资讯确实发达丰富,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难以分辨。见多才能识广,见多了、沟通交流多了,真理才会越辩越明。闭门造车、安守一隅,就难以开阔思路、启发认知。只有面对面地、发自内心地小群体真诚沟通交流,才能真正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我们正从尚不发达的工业社会,快速地跨越到了信息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包括人文和思想的千变万化,使得我们有上千年历史的、一向被认为是传统产业的皮革业,注定要爬沟过坎,去面对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新挑战。总是穿旧鞋,就难以适应新的高速路。我们要跳出小圈子,打破地域和行业局限,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来激发商业灵感,从而认清和把握市场趋势。拓展市场,永远需要的是“张力”,固守是不长久的。固守城池,一定会遭遇围城而寸步难行。时代在飞速向前发展,容不得懈怠、观望和彷徨,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走出去,才能摸索到新方向、找到新方法、发现新机遇,与时俱进,科学调整经营策略,才能走得更远。

    目前阶段,我们皮革业积极地走出去,不仅是国内交流需要,也是国际市场、顺应国家战略引领需要 

   皮革业走出去看什么?

   我们皮革业走出去,且忌走马观花看热闹、互相吹捧说套话、走形式。我们可以展示自我,但不是为了出风头;我们可以热情互访,但绝不是为了吃喝玩乐;我们可以有些任性,但不可以只是做做样子。时间本身就是成本,每一次活动,不管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台前幕后,大家都是要付出很多的。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事前调研、规划,事中行程安排;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事后总结和追踪。这样才能使每次走出去有目的、有内容、有收获。国际上成熟的大公司,都会签约一些知名的专业咨询顾问机构或媒体,来进行某一项目的调研、公关等,特别是大的投资,前期调研和考察,更是少不了的。这是我国成长起来的皮革业,今后应该补上的一课。

   对于我国皮革业来说,走出去看什么,各家企业的立足点或近期的着眼点,不可能都一致,但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考量。

    技术发展方向。不仅仅是皮革业,现在各行业都迎来技术大爆炸,特别是电子、信息通讯和人工智能网络,这些反过来又会对传统产业带来重大影响。技术爆发周期不断缩短,不同领域的技术进步,特别是与我们所从事的皮革业有可能关联的,对于企业来说,都应该加以重视。而各个院校、科研单位、商协会及媒体等,都拥有各自某一领域的资源优势,并形成聚集效应。这都需要一定的窗口或平台,来加以释放,从而更好地造福企业和行业。对于我们皮革业来说,绿色化学品技术、清洁工艺、循环经济、智能工厂、环保工程、新产品、节能降耗新装备、新商业等,都会涉及到技术发展进步,相应领域,都值得我们去用心关注。  

    生产流程再造。我们皮革业,多年来一直被界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但随着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数和工业设计水平地提升,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得以再造。无人车间、智能工厂,已在皮革生产领域出现了。同时,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制造,又进一步加速推进技术改造、设备升级和生产线优化。新材料、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会不断促进生产流程的革新。我们只有密切把握相关领域发展,及时引入新动能前沿的生产装备和制造技术,革新工艺,清洁生产,才能永保领先优势和地位。

    产品演绎。最终决胜于市场的,一定是产品。不管是产品质量、款式、用料、性价比,还是流行性;也不管是传统销售渠道,还是现代各种新型销售渠道。不同的消费者,都有着不同的诉求,一成不变的单品类产品,注定难以打天下,但我们又不可能什么产品都做。因此,一定要在有对自己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做好定位,才能很好地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和渠道优选。相信每家企业都有自己最合适的选择,每家企业各不相同,照搬别人的,并不一定适用。只有适合自己,又能卖得出去,还有利润的产品,才是好产品,这是检验一家企业是否有生命力的唯一标准。至于目前打着各种旗号和大健康,炒作概念的做法,对于坚持长期深耕行业的企业,我们并不提倡。短期迎合浮躁的社会思潮,是走不远的,热潮退后,就是一地鸡毛,得不偿失。当然,产品创新功能性、体验感和性能提升,我们是可以多多加以研究的,在日常产品中,如果能把科技、艺术、设计与流行时尚和舒适性完美融合到一起,那一定是再好不过了。

    市场走向。市场是我们都离不开的,最关注,但却又是最难把握的。知名的企业和品牌,之所以知名,是因为人家能洞察趋势,引领潮流。对于绝大部份普通企业,我们能做到紧跟潮流就不错了。市场总是瞬息万变的,当然,流行也有走回头路的时候,但谁能把握住转折点呢?奥康总裁王振滔曾提出:“赢在转折点”的说法。而现实中,往往市场的转折点,恰恰是行业洗牌的时候。现在商业业态不断推陈出新,不同的商业业态有不同的游戏规则,赚了销量赚不了利润的比比皆是。因此,光是商业业态地选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是什么样的企业,适应什么样的业态,也是要有充分考量的,盲目跟风,同样会于事无补。随着社会商品的极大丰富和人们生活水平、经济条件的提高,消费形态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计划性消费、必须品消费之外,随机性消费、体验性消费迅速增加。同时,新生代的消费大军,他们的消费思想和消费行为,也大为不同,这些新变化,都会通过不同的市场形态来体现,而这些,都需要我们及时地去捕捉、去把握,并体现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品牌建设。品牌建设绝对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单纯靠广告就能建立起来的。它涉及到文化、产品、技术、产能、人才、资本、管理、知识产权、人文、法律、视野、各种标准(质量、生态环保、社会责任等)、各种资质认证和现代企业架构等众多因素,是要经过市场检验和时间沉淀的。我们国产品牌,目前大多还处于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阶段。很多都是老板包打天下,这注定出不了长期持久的好品牌,更难以发展成百年老店,大多是通过广告轰炸、营销策划活动渲染来炒作。因此,很多国产品牌都是短命的,各领风骚三几年罢了。真正的品牌,绝不是急于求成的,是需要长期锤炼、深耕细作,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培育出来的。大的企业品牌,更需要团队协作,部门分工明确,形成完整的系统和稳步推进的市场网络。当然,品牌的含义也是多方面的,区域性的、民族性的、全球性的、大众性的等不一而足。总之,不管哪种性质、哪种品类的品牌,唯一的标准:就是市场的认可和时间的检验。就这样来看,我们大皮革产业的很多优秀的国产品牌,都还是很不错的。但能否更进一步,跨跃升级为国际品牌,恐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渠道系统网络建设。这些对于我们皮革企业来说,虽然不是具体产品,但渠道系统网络建设的好坏,却关系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同的企业,也要清晰自身的定位,是做生产型的企业,还是做品牌运营,或者是工贸一体,不同的定位,对渠道系统网络建设的要求是不同的。有些企业只擅长于加工、制造或设计,那可能对渠道系统网络建设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那就只能在产业链的低端,挣些利润相对较少的辛苦费。如果涉及到品牌运营和营销,获取更多的商品附加值和品牌溢价,那么就需要构建比较完善的渠道系统和网络。当然,这也需要大的投入和高的风险承担。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是相辅相承的,这要看各个企业的心性,是喜欢相对安稳,还是偏好风险刺激了,没有对错,全凭自己选择。

    产业政策导向。产业政策指引可以从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来进行解读,包括一些政府相关部门,如海关、发改委、工信、商务、科技、环保、财税等部门,直接或间接地制定或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产业相关政策,实际上都有与我们皮革业息息相关的,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的。最高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我们绝不能再走过去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了,要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这说明,环保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各产业发展,必须要把环保挺在前面,不能再有任何侥幸心理了。同时,“带一路”大战略,皮革业完全可以先行,顺应国家战略,开启我们皮革业大踏步走出去的新时代。国家产业政策,有压的一面,同样也有拉的一面。读懂国家政策,用好国家政策,及时调整企业经营方向和策略,这也是企业发展中必须重视的环节。

    跨界联合异业结盟。通常认为:制革是大皮革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皮化和皮机是制革配套的两翼。而制鞋包袋皮具等皮制品,则是制革地延伸。而皮革制品相关的机械、化工、辅料、五金、包装等,扩展开来,相关联的领域就太多了。现在环保、机械、生物化学、工业设计、人工智能、人体力学、大健康、金融资本、循环经济等,都与我们皮革生产产生了千丝万屡的联系,而且都实实在在地应用到皮革业中了。因此,家企业,再有实力,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跨学科、跨领域、跨界借力,及风险管理、健康管理、金融思维、资产配置等对企业运营的影响,这些新命题的系统性,对现代企业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时代变了,适应时代发展的企业,必须要有全方位地提升,才能走得更远。那种简单粗放、胆大敢闯的草莽英雄时代结束了。每个人要做终身学习的人,每家企业也一定要做永远学习型的企业。有些问题,我们不能从本业内部突破,但却可能从相关联产业的技术创新来进行突破,比如现在制革业的环保问题,废弃皮革、革屑、边角料,甚至制革污泥的回收再利用等,及皮鞋的一些功能性附加价值,都是通过跨界技术来实现的。因此,跨界联合、异业结盟,将是皮革业各领域今后升级迭代的新常态。

    新材料新生代新气象。科技发展,使得新材料地研发和工业化,越来越迅速,新型材料层出不穷,并迅速应用到大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在某些领域对传统材质地冲击不可避免。而我们皮革业,近几年就面临飞织、超细纤维、植物纤维仿生革、人造革等大量新材料地挑战。同时,新生代的消费观和皮革业新生代的崭露头角,也对皮革业的未来,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那张旧船票,还能登上新气象下的航船吗?这可能是我们整个行业要深思和面对的。不过,市场自有其价格和价值杠杆去调整,随着原料皮的大幅降价和原油的升值,及人们对真皮天然、原生态、卫生性能认识地提升,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真皮业循环经济的完善,真皮业的未来,依然是光明的,这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还有就是皮革业新生代的崛起,他们的学识、视野、胸怀、抱负和魄力,正给行业带来一些新思潮、新作为和新气象,行业新人们虽然立足皮革业,但又能跳出行业看问题,这也可能会给我们皮革业未来趋势的清晰化,和未来发展调整方向,带来某些新启示。

    皮革业如何“走出去”?

    我们皮革业走出去,可以不拘泥于形式和渠道。商协会、政府相关部门、咨询顾问公司、团体群、校友及媒体等,都可以牵头组织有相关需求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考察、学习、合作、交流、投资等活动。而且不管是比我们强的,还是比我们弱的,都要去看看,都能收获新发现,找到新机会。当然,这其中的一些基础工作一定要做扎实,每次走出去要务实、有针对性,一定要让大家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才有价值。

    考察学习。可以以商务考察、座谈交流为主,规模不宜大,通常20-60人比较理想,争取让更多人有发言机会,有足够时间表达内心真实的观点和看法,只有大家都谈出了真知灼见,这样的交流学习才有意义。那些所谓的头脑风暴、高端论坛等假大空的渲染、炒作,气势宏大,浪费人力物力,劳民伤财,及一些大型商务活动不属于本文探讨范围。

    技能培训。行业、企业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始终离不开人才。专业、设计、管理、运营等各方面的人才,是各家企业都必不可少的。通过走出去,可以发现好的培训机构、单位,好的培训导师,短期技能、长期系统性培训,可以根据企业或个人的不同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优选定制课程,提升学习效率。同时,经过走出去,也可以发现行业发展新技术,从而更清楚如何对现有人才团队进行提升,并清晰地找到优秀的渠道。

    参展观展。参加皮革业相关的一些展会,仍是皮革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好的展会,不仅有助于市场开拓,对于感知行业技术发展水平,互通有无,集中收集相关的最新资讯等方面,都是很好的渠道和机会。而且同行相对集中展示,更直观、更高效。

    凝聚全球力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皮革业已经是全球皮革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要以奋进的精神和姿态,迈步新的征程。要以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来应对整个皮革产业的全球溢出,做好全球产业布局,将中国皮革业的力量,挥洒到全世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吸收他人的失败教训,从而尽可能地少走弯路,少付出一些代价和成本,这就是价值所在。

    如今不仅仅是皮革企业,好多行业企业的处境,大家都是用“熬”来形容的。越是难熬的时候,越是要自己撑下去。我们必须积极地想办法走出去,熬是熬不过去的。尤其大企业,只要打开门,就是海量的成本;小企业船小好掉头,但也要能紧跟风向才行。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我们任何时候都只能勇往直前,不能有丝毫懈怠。永远不要忘了你最初的那份干劲,如果它正在减退,说明你即将出局。我们要记住: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4006-46-8848
工作日 8:30~ 18:00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2006-2024 leatherhr.com 皮革人才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115289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龙珠路与天贵路交汇处龙珠商务大厦15层(510800) EMAIL:service@peizheng.cc

人力资源证: 440114170005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