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和21日,李宁和安踏集团分别公布了2022全年业绩,市场却给出了全然不同的反应:李宁开盘即走跌,当天最低跌幅11.4%;安踏集团则一路看涨,全天涨幅达到9.23%。
两家国内龙头品牌在2022年过得都不容易。疫情三年消费力不足的情况下,消费者眼里“越卖越贵”的李宁,不得不以降价打折保住营收大盘;而2020年因DTC转型而库存高企的安踏,库存数据仍旧显眼。
李宁:销售难仍拓展门店 李宁的产品定价比国内其他运动品牌高出一个区间,当家产品篮球鞋更是如此。2022年双十一期间,李宁的篮球鞋采取“降维打击”,把价格降到跟其他品牌同一水平线。折扣大放送,变相说明了李宁的窘境——产品动销乏力,难以正价出售。 从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李宁在2022年四季度零售流水录得近20%的下降,这是疫情以来很罕见的,更不用说四季度基本倚靠“双11”的销售。正因打折促销,李宁近年来效率提升的良好势头遭遇了阻碍,经营利润率的下降基本是受毛利率所拖累。 尽管销售遇阻,李宁仍然按照原先计划进入大规模开店的模式。2022年新增门店360家,比安踏主品牌多160家,其中超过七成(265家)为直营门店。在所有新增门店中,逾半数(195家)是四季度刚刚开张的。 不过大力投入的直营门店至少在2022年没有给到相应回报。新增的95家批发商门店,对应批发渠道营收增长15.7%,至122.6亿元;但净增的265家直营门店对应的直营渠道营收提升只有6.4%,至58.05亿。这主要是因为直营门店直接遭受疫情闭店的影响,没有经销商做缓冲。 李宁联席CEO钱炜上任四年来一直强调关闭低效门店,新增高效大店,探索单店盈利模型并复制到其他门店。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2020年疫情下净关店537家,2021年净新增也只有23家门店。因此,2022年李宁大举开店的动作受到了各方关注,其中香港开设的首家门店被看作品牌出海的预演。钱炜也在财报发布会时提到,香港的业务拓展也是为进入海外市场做前期储备,尤其是培养国际人才。 安踏:转型DTC库存成问题 安踏集团旗下的两大品牌:安踏主品牌和FILA对公司的营收贡献依然高达92%。相对而言,FILA的财务表现拖了集团后腿,而本土成长起来的安踏主品牌表现还不错。 安踏集团存在已久的库存问题,在2022年又刷新了纪录:平均库存周转天数(库存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达138天,是李宁的2.4倍;现金循环周期(企业在经营中从付出现金到收到现金所需的平均时间)为109天,是李宁的3.6倍。 一切始于2020年安踏主品牌的DTC(直接触达消费者)转型。转型后,安踏的渠道结构发生巨大转变,批发商贡献占比从近六成下降至三成不到,也促使安踏的毛利率快速提升。 但是,2020年转型之时,安踏主品牌将卖给经销商的货品,以库存的形式回购了回来,而这一年正值各家降价销库存之际,安踏的库存数据格外显眼。此后,由于产品销售状况不佳,FILA增速减缓,安踏的库销比(库存量与销售额的比率,通常以月份计算,指在维持上一周期销售额的前提下,现有库存能维持几个月的销售)一度达到7个~8个月(李宁近些年基本在4以下,2022年为4.2)。这些情况均导致安踏集团的库存状况依旧没有改善,库存周转天数一年多过一年。 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下半年开始对FILA大举去库存,也是产品零售折扣明显提升、毛利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管理层还表示,库存管理将是2023年的重点。 对于2023年的期望,李宁、安踏各不相同。李宁管理层对于2023年的预期抱以审慎态度,预计收入和利润率都在10%~20%之间。三月有望回归双位数增长,营收发力或许还需看下半年。 安踏管理层表示,FILA目前的库销比在4.6~4.7左右,安踏主品牌在4~4.5之间。管理层预测2023年安踏主品牌和FILA都会收获双位数增速,FILA增速将超过安踏主品牌。
版权与免责声明:
文章仅作公益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2006-2024 leatherhr.com 皮革人才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115289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龙珠路与天贵路交汇处龙珠商务大厦15层(510800) EMAIL:service@peizhe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