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鞋包展为企业塑造品牌 开拓市场搭建良好平台
来源:皮革天地
时间:2023-06-27
作者:皮革人才网
浏览量:
2023年6月14-16日,与皮革全产业链紧密相关的三大展会:第十九届上海国际鞋业展览会、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箱包展览会、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礼品及家居用品展览会,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龙阳路2345号)同期同地开展,互相引流、互相借力、互相借势,是国内疫情后鞋子箱包产业面向终端市场的首场专业线下大展。这也是中国大陆20多年来,持续开展最久(仅在前两年的疫情期间暂停过)、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皮革制成品专业大展。人们常说:专业大型展会就是行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不管参展,还是观展,都可以透过大型专业展会,来认知行业当下技术、产品和市场状况;来感知并洞见行业未来走向,以搜集到的各方面宝贵的一手资料,为企业的研发、生产、市场策略,和制定未来发展战略做决裁依据。2023年是三年大疫放开后的第一年,各行各业对展览会都寄予厚望,是妥妥的会展年,又是我们众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之年,这场盛会的成功举办,把鞋子箱包产业各领域都做了充分的展示,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指向性的启发,以助力我们未来发展规划呢?上海号称“时尚之都”、“东方魔都”、“品牌商务中心”;也被称为中国的“金融首都”、“经济中心”,上海陆家嘴已打造成全国唯一真正的金融城。百年中国看上海,作为中国长三角的桥头堡、火车头,上海对华东、华中、华北等广大地区的辐射和拉动作用相当大;与东北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直接对接,是各行业开拓中国市场和塑造品牌的首选地。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不仅引领国内消费潮流,也是中国国际化最具代表性的大都市,受到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厂家及商家青睐。很多国际品牌,要开拓中国市场,首选便是进军上海,一旦打进上海市场了,那么就等于得到了中国市场的认可,再拓展中国其他地区的市场就比较容易了。同时,改革开放后,中国本土企业要塑造品牌和拓展市场,上海也是首选之地,只要得到上海市场的认可,那么进行全国推广的成功概率就很高了。近些年国潮品牌的兴起,同样都优选上海作为总部基地之一或首选阵地。年龄稍大些的70后、60后们都还有印象:当年只要是上海生产的,不管是什么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都是“上海牌”,都是大家认可和信得过的。因此,鞋子箱包等面向C端的制成品终端产品专业大展,选定在上海举办,成功率高,是有道理的。我国经济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是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对内,要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抓手打通内循环,破除地方保护;对外以一带一路为纽带,逐步推进,从各种国际贸易壁垒中突围而出。而当下,疫情后各国间的人员流动还没有完全恢复,签证、航班等都还是问题;持续一年多的俄乌战争仍有进一步扩大和恶化的趋势,全球动荡的不确定性,短期内难以明朗,甚至会更为混乱;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脱钩、断链政治操弄,依然没有收手的迹象。一切都说明,我们目前国际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战略,暂时阻力较大。就是原来正常的国际贸易都受到了较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我们皮革业,50%以上都依赖于出口,其中绝大部份都是出口到欧美等发达的西方国家。面对当下的形势,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在其他新兴经济体的消费能力还没有很好地提升,而传统发达经济体出口受到严重干扰的情况下,大力挖掘内销市场,将是很多外贸企业不得不认真考虑的。内循环的人为障碍虽然不如外循环明显,但整个市场形势同样不容乐观。一、大疫过后,我们皮革产业各领域都面临着重新洗牌,产业格局面临大调整;二、大部分普通人群的收入下降和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市场消费降级明显;三、皮革产业全球产业转移仍在进行中,外迁的风险和内迁的积极性不足都难以把控。这些都为大家的消费和投资信心蒙上了阴影,也出现了比较奇特的现象:全球绝大部分发达经济体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加息,而我国则是滞胀、降息。订单不足,已成为包括我们皮革产业在内的各行业企业最头痛的问题。“煎熬”已成为我们很多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的普遍状态,很多企业都很茫然,已经找不到方向了。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这也是今年疫情放开以来,各大展览会人满为患的根本原因:大家都急着出去看看风向、找找机会,急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好尽早厘清思路、找准方向、摆脱困境,很多企业真得都快撑不住了。电商,是最近二十年才在国内兴起的新商业业态,不仅给传统的商业格局带来了空前的冲击,而且电商本身也在急剧地演化和裂变。当电商在国内市场攻城掠地未止之时,跨境电商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全球。很多新玩家貌似一夜之间就横空出世,平地起惊雷。终端商战正酣,前端的制造企业一时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难以适应。传统PC端电子商务大平台如淘宝、天猫、唯品会、拼多多、京东等,在万物互联时代到来之际,迅速打通了移动互联通路,成为一座座移动的庞大线上商城,但他们已经被称之为老电商了;而小红书、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形式新电商的出现,又为电商升级迭代作了很好的背书;当希音、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兴起,带动一大批大大小小的电商平台和电商从业者风起云涌,势如潮水。而选品,则是他们的重中之重。线下成品专业大展,正好成为他们进行专门品类选企选品的最高效且经济的渠道,这也是本届展会大量电商平台和电商从业者云集的根本原因之一,这绝对是电商时代专业成品会展的新气象!如何把握好电商崛起,是很多参展商要着力研究的新课题。老电商、新电商各有千秋;大平台、小平台各有路道。这些都对老的传统商业业态模式造成巨大的冲击,带动了销售模式和渠道的极大丰富和便利化。传统实体店一级级销售代理经销的模式,在新老电商直达终端和昂贵店租及人工双重挤压下,处境微妙;而新老电商也面临着假冒劣质商品肆虐、政府政策及监管跟不上的不确定性。同时,也面临着消费降级和参与者越来越多的挑战。而对于制造端的实体企业来说,他们是产业的中坚核心,但却往往难有话语权,不管是传统的线下店,还是新老电商,往往平台更有话语权。销售渠道多了,但销量和价格并没有同步增长,企业的利润空间反而不增反减。有的可能还增加了库存风险,因为不管是新老电商,还是跨境电商,他们的周转仓也好,海外仓也罢,都需要备货以应对终端消费者下单就能及时发货。一旦滞销形成库存,这个风险往往又多是制造企业来承担。当然,在数字化时代和全链条精益管理的情况下,利用大数据和快速物流,将来按单生产、零库存时代也许会到来,这对我们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全流程把控和管理,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实力的超大型品牌企业,也许通过自己的独立站,建成自有的线上线下渠道和物流通路,自成体系,再适当的借助外力,从而达到高效运转,脱颖而出,这在我们皮革产业是有可能的。专业大展对行业、企业及经济的拉动作用,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象刚刚结束不久的2023年5月30日至6月1日的广州皮革产业大展一样,本次上海皮革箱包鞋业展,也吸引了浙江平湖、嘉兴、宁波,广东花都狮岭,河北高碑店白沟,及上海本地、国家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协会商会的重视,许多相关主要领导亲临展馆现场进行指导,协会商会组团参展观展。各产业基地主管领导,还借机推介、宣传当地产业,邀请展商和观众们去当地寻商机、谋发展。专业大展对宣传地方产业,推广产品,展示企业形象、提升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挖掘潜在的客户资源,全面助力品牌提升和价值重塑,都有着重要的集中效应。因此,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协会和产业基地政府比较重视的。一场成功的专业大展,在短短几天时间内集中并展示整个产业链各领域内的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新发明、新创造和国潮兴起风尚,汇聚了各种最新行业资讯,这对于我们广大业界厂商们来说,无疑是洞悉最新市场动向、密接新老朋友、开拓业务合作最经济的平台和最高效的渠道。本次大展上出现的各种功能性、特色工艺品,各种鞋包生产智能软件和数字化信息技术,及机器人技术在箱包鞋业生产上的应用成果。还有现场直播和数字人直播系统的临场即兴表演,都让我们参展者和观展者收获颇丰,不虚此行!今年2月底3月初疫情放开才算明朗化,但跨境人员流动依然没有很好的恢复,仅仅3个多月就为大家成功献上一场总规模达50000平方米的箱包鞋业礼品家居用品大展,与主办方20多年的积淀和很强的专业性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在展前展中展后的充分宣传推介,点对点对过往参展商和采购商进行邀约,加上新媒体快速高效的传播,使得三天展览期间都能保证比较理想的人气和展出效果。展览主办方显然也对当下行业及市场状况把握的很到位,这从整个展馆布局上也很好地反映了出来。展馆内不仅仅只是参展商展台,还特别开辟了多个功能区,以适应电商崛起,很多电商平台和电商人士到场选企选品等。如除了保留原来的讲座交流区外,还特别设立了渠道对接洽谈区、电商平台对接区、网红品牌区和设计对接会谈区等。以顺应时代,更好地满足并服务广大参展商和采购商。整个展会的前两天,各种技术交流、电商论道、国内外市场解析、行业产业政策及发展方向、设计、营销、大数据、软硬件等实用知识讲座,全天侯上演,吸引了众多业界人士到场聆听交流。集中汇聚各方面最新资讯的专业大展,业界企业都不应忽视。哪怕是当下的优势企业,有可能都不太清楚同行其他企业在想什么、干什么,哪一天会被别人,特别是跨界打劫者所超越。现在,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恰恰不是同行对手,而是跨界打劫者。同时,任何企业的优势都是阶段性的、暂时的。要想保持住长期优势,就要永不懈怠地洞悉行业发展及跨界融合,提早作出应对。广东爱玛从2003年首次参展至今20年,年年参展多个展览会,终于从无名小卒跃升为世界隐形冠军。董事长王国权先生不无感慨地说:“企业参加展会有什么用?初期决定企业生死,成长期加速发展,成熟期巩固壮大。”是的,现在是好酒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宣传推广产品,开发维护客户和市场,参展是很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同时,要想更好、更持久地保住相对优势和领先地位,积极主动参加国内外展会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参展强化对行业发展新趋势的洞察力、领悟力、把控力和适调力,及时优化革新企业发展战术战略,而不至于陷入闭门造车、自以为是的俗套之中。紧抱老思维,难抵新彼岸。我们要开阔思路、敞开胸怀,今后的企业运营,必然是流程打天下,系统赢未来。要把全产业链各领域精益化运营都打通,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精益管理对接融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优势。而系统和流程如何适时调整提升?节奏如何把握?技术方法从何而来?相信都可以通过参加展会以获得启发和灵感。
版权与免责声明:
文章仅作公益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