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4006-46-884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人物关注

张华荣:从女鞋航母缔造者到“埃塞工业之父”

来源:中国皮革协会、华坚集团 时间:2023-02-18 作者:皮革人才网 浏览量:
微信图片_20230218101427.jpg

华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中非友协副会长、中非民间商会副会长、江西省工商联副主席等职务

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全国优秀企业家、中国民营经济风云人物、中国改革开放百杰企业家、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等荣誉


张华荣:

女鞋航母缔造者到“埃塞工业之父

文/张根华

张华荣生于1958年,是江西南昌人,毕业于北京大学EMBA。1984年,张华荣在家乡创办了一个制鞋小作坊,从那时起,他立志“让天下女人都穿上漂亮的鞋子”,秉承“以人为本,服务人类”的经营宗旨,力行“为社会而生存,为行业而努力”的创业初心,一路拼搏,百折不挠。1996年,他南下广东东莞发展,2002年到赣南苏区投资,2011年到埃塞俄比亚投资办厂,2014年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投资,创建埃塞华坚国际轻工业城等重大项目,经过38年的耕耘,目前,他所掌舵的华坚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女鞋制造商之一。

微信图片_20230218101435.jpg

张华荣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访谈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张华荣出生的这一年,由于天灾肆虐,加上“大跃进”,农村粮食严重紧缺,吃不饱饭。张华荣靠吃米汤、羹糊、野菜长大,饥饿是他童年最深的记忆。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摆脱贫困的最好捷径,便是读书。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个玩笑,好不容易升入中学,却遇上“文化大革命”,停课搞运动,念不成书,只好回乡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干不完的农活,还吃不饱肚子,穿不上新衣,这哪里是张华荣要的生活?不行!他要寻找别的活法,走出贫穷的农村。但在那动辄打击“投机倒把”和“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简直是处处碰壁。

幸好,苍天不负苦心人。1979年1月,张华荣终于找到了一条走出农村的路——参军。他暗暗下了决心,争取在部队提干或转为志愿兵,那就算脱离农村了。然而,尽管他在部队玩了命地干,各方面都表现出色,第二年就被选为副班长,但命运又一次给他开了个玩笑:由于学历低,又未能入党,到三年军旅生涯结束时,什么机会也没有,只有退役一条路。

如果换作别人,也许就认命了,但张华荣不同,尽管回到农村,却并不死心,在部队的大熔炉里,他不仅磨砺出了坚强的意志,而且在指导员的帮助下,学习了《孙子兵法》。他知道,日本有个叫松下幸之助的人,运用《孙子兵法》创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功。既然一个外国人能行,我为什么就不行呢?于是,他在务农之余,努力寻找商机:做木工、学补锅、当泥瓦匠、摆地摊卖菜籽……就这样,经过两年的闯荡,他不仅摸熟了生意经,而且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84年,张华荣凑了4000元钱,买了3台缝纫机,请来8位农村妇女,利用自家的农舍,办了一家制鞋小作坊,取名“南昌麻丘厚溪青春鞋帽厂”。而在当时,除了国营和集体开厂,是响当当的社会主义企业;换作私人,那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怎么得了?不少好心人都劝张华荣,千万不要出这个头,弄不好没收厂子不说,甚至抓去吃牢饭。但张华荣笑笑说:“怕什么,邓小平倡导改革开放,让先富带动后富,是为国为民的好事,我虽然不穿军装了,但永远是战士,战士就要冲在最前面,哪怕粉身碎骨,我也认了!”就这样,他开了全县第一家民营鞋厂,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厂子开业了,在张华荣的鼓励下,女工们干劲十足,开始时,每天能生产20余双布鞋,随着技术日益熟练,日产量渐渐升至100多双。张华荣既是厂长,又是推销员,他蹬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载着数百双布鞋,在当地各个村庄和集市叫卖。许多人讥笑张华荣是个卖鞋的小贩,还想学松下幸之助,做梦吧!张华荣嘴上不跟那些人争,心里却想,你们笑吧,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们重新认识我张华荣。

微信图片_20230218101438.jpg

制鞋小作坊旧址

微信图片_20230218101440.jpg

南昌湖坊华荣鞋厂旧址

在张华荣的精心管理下,这个小作坊蒸蒸日上,产量节节攀升,规模不断扩大,就像蛇蜕皮一般,必须寻找更宽广的天地,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于是,张华荣把厂子迁到南昌市郊区,取名南昌湖坊华荣鞋厂。这步棋走对了,与蜷缩在乡下比起来,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大干,很快就成了当地发展最快的厂子。没用几年,这个厂子便拥有5000平方米车间, 560名员工,并且用上了最好的设备。张华荣趁热打铁,当即成立江西华坚鞋业有限公司,成为江西最大的民营鞋厂

南下东莞 大鹏展翅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方谈话为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张华荣心中燃起南下创业的火苗,因为在他看来,南昌已经容纳不下华坚,必须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去发展。1996年,张华荣带领80名江西老乡南下东莞,进行二次创业。当时,大量加工贸易企业向东莞转移,竞争的残酷也不言而喻。代工这种生产贸易形式正在“世界工厂”东莞如火如荼地发展,港资、台资乃至内地企业蜂拥而至,希望在OEM制鞋中分一杯羹。几年前曾有数据显示,全球每10双鞋中就有一双产自东莞。

为了打开局面,在行业竞争的夹缝中求得一席之地,张华荣把全部心思用在了如何做好女鞋上,不懈地抓品质、提升管理、优化服务。张华荣说:“多年来,我为企业的定位是要做有效益、有意义的事。”作为全球最大的中高档女鞋制造企业之一,华坚集团在广东省内始终保持较大规模,尤其是建设了世界鞋业总部基地,连续举办六届世界鞋业高峰论坛,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鞋业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30218101444.jpg

东莞“世界鞋业总部基地”

2008年,雷曼兄弟的倒下敲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钟声,大量金融机构倒闭,跨国企业大批裁员,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的东莞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成为了享誉全球的“世界工厂”。金融危机发生后,东莞又一次成了世界舆论的中心:企业批量倒下,打工者纷纷返乡,GDP出现负增长。经济寒冬中的华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经过对国际国内环境的理性分析,本着对产业的执着和对企业、员工的责任心,华坚的管理层最终达成共识,着眼产业,立足企业,积极进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方针一定,华坚便将制造工艺进行升级,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减少人工、提高效益、提高附加值、提高品质,在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特别是建立干部利益分配激励机制,让员工成为老板,老板成为平台,实现共同发展。张华荣从“做精、做强、做稳、做好、做大、做百年企业”的目标出发,充分利用自身在过去的积累和当时产业重新洗牌过程中所孕育的机会,进一步加强工业工程优化、制造业管理信息化,参与制定新的制鞋标准,搭建世界鞋业对话平台,推动世界鞋业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在实现企业本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为中国制鞋业的转型、升级和承接世界制鞋中心的转移而努力。

微信图片_20230218101447.jpg

2004年东莞华宝鞋业成立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工厂”东莞的企业遭遇了倒闭潮。在当时的东莞,“转型升级”是与“金融危机”相提并论的高频词,而张华荣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机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危机背后孕育着的是更大的机遇。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每一次危机在淘汰一些企业的同时,往往也能够给那些有远见、有准备的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华坚受到的影响和冲击远远小于其他企业,而且还感觉到了更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事实证明,由于华坚抵御住了短期利益的诱惑,专心专注,积极进取,才有了今天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西征赣州,回报老区

当新千年初升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脸上,张华荣的内心百感交集,回望近20年非同寻常的岁月,从家乡那间作坊式小鞋厂出发,历经风雨坎坷,终于赢得了自己步入新世纪的全新开局。但张华荣深知,站在今天的起点上,引领华坚集团为实现蓝图大业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一切都将重新开始。2001年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这一年,一般工人工资上涨了10%至20%,技术工人甚至上涨了30%。原材料普涨,包装鞋的纸箱竟暴涨了50%,鞋底涨了30%。最终,这一年里,一双成人鞋成本较前一年至少上涨了10%。然而,鞋厂承接的业务订单价格,较前一年上涨的幅度却只有3%到5%左右。

这前所未有的变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张华荣的思考和研判是:珠三角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凸显拉动全国经济的引擎,抑或反映转向更可持续发展所出现的挑战,其中最核心的难题是劳动力短缺、工资持续上涨和土地成本上升。企业的经营利润要从技术、质量和管理中来,而不是靠廉价劳动力,更不能靠克扣劳动者工资、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来获得。企业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形势,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这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如果一个经济体能从微观层面有力地推动适当的行为改变,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压力未尝不是好事。愿意扩大投入优化资本结构和竞争力的企业,总是能够获益于新机遇。站在这样的视角,张华荣又一次看到了机遇!这一机遇就是,将企业的部分生产制造外迁,有计划地实施华坚集团生产中心的梯度转移。而在东莞制鞋企业中,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家看到了并在思考这一问题。张华荣是最早付诸于行动的企业家之一。

在当时的东莞,对于计划外迁以降低成本的企业而言,越南和柬埔寨是首选,其次为印尼、孟加拉和斯里兰卡。考虑外迁的企业主要是低端制造企业,如制鞋、纺织及制衣等行业。对于青睐向中国内地迁移的企业来说,广东周边省份,如湖南和广西,是首选目的地。而当华坚集团实施生产制造基地转移的消息传出后,山东、河南、湖南及湖北等地纷纷伸出橄榄枝,邀请张华荣前往考察。然而,张华荣是江西人,忘不了生他养他的那方水土,如今他成功了,就要回报自己的家乡,于是,他把选择的目光落在了革命老区——江西赣州。赣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区,民风淳朴,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同时赣州各级领导深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意识的影响,相对其他中西部地区得风气之先。而且,赣州毗邻闽粤,有半数以上的县(市)与闽粤山水相连,在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2002年1月20日,金色的阳光洒在广袤的赣南大地上,仿佛山山水水都发出幸福的欢笑。赣州华坚国际鞋城投资签约典礼在赣南宾馆隆重举行。华坚不愧是大手笔:投资3.19亿元人民币,规划用地600亩,劳动用工30,000人,打造世界一流的制鞋基地——赣州华坚国际鞋城。张华荣深有感触地说:“我是江西人,赣州是革命老区,能为家乡和老区的发展尽一份心,出一点力,是我最大的心愿。这就是我义无反顾选择赣州的原因。”

2002年3月,赣州华坚国际鞋城如期开工,至 2004年底基本建成,用工1.3万人,装配24 条制鞋生产线。在张华荣的带领下,华坚鞋城坚持“品质至上、客户至上、精益求精、永续经营”的经营方针,以一流的品质赢得了客户和市场。2008年,赣州华坚国际鞋城已拥有生产、加工、开发、鞋材、皮革、机械、模具等一系列完善的产业链,生产各式密鞋、凉鞋、马靴100多个品种、1000多个款式,产品主要出口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华坚集团在不断构筑和提升鞋类生产领域以科技为强大支撑力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持续纵深推进集团产业链向研发、鞋材、皮革、机械、模具等延伸扩展。

微信图片_20230218101450.jpg

2002年赣州华坚国际鞋城成立

微信图片_20230218101452.jpg

赣州华坚国际鞋城万人大会

赣州华坚国际鞋城,堪称是赣州市招商引资企业中的璀璨明珠,人们惊奇地发现,鞋城的年产量达到1000万双,是名副其实的女鞋生产航空母舰,不仅为赣州这块热土增添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而且名扬中外,为张华荣赢得了“中国女鞋教父”的美名。

“一带一路”,转战非洲

2011年8月,时任埃塞俄比亚总理的梅莱斯来到深圳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在经济学家林毅夫的建议下,他前往东莞考察了华坚集团,并邀请张华荣前去投资。次月,张华荣便飞往埃塞做了为期一周的考察。

张华荣回忆道:“我记得第一次踏上非洲大地时,看到大量的女性和儿童穿着破衣烂衫,连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那可是真穷啊!”初步考察结束后,张华荣向梅莱斯表示,华坚很想到这里来投资,但这里缺乏配套工业,大部分材料都要从中国运来,运输成本非常高,让企业难以承受。但梅莱斯表示:“我们会倾全国之力帮助你,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张华荣深受感动,决定走这步险棋。他说:“我们就是投石问路。不成功,就算交了学费;成功了,就意味着开辟了一条新路。”毕竟,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块成本洼地”的埃塞,当时一线生产员工的月薪仅为国内的1/10,又盛产优质牛羊皮革;同时,这个失业率近50%的非洲第二人口大国,极其期待并支持华坚入驻,为埃塞提供大量就业岗位。2011年8月,张华荣与埃塞高层在深圳会见洽谈,结下合作之缘;当年10月,华坚正式确定在埃塞投资。此后,华坚就把制鞋设备运往埃塞,安排中方人员赴埃塞工作,并招聘埃塞俄比亚员工到东莞接受培训。

微信图片_20230218101455.jpg

埃塞俄比亚华坚生产车间

2012年1月,仅在敲定合作三个月后,华坚集团设立在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的新厂就正式投产。张华荣说:“我们在埃塞,仅用短短的100天,便办成了一个几千人的工厂,创造了埃塞的“华坚速度”。全球主要媒体都报道了我们华坚走进非洲,为非洲经济发展、出口创汇、安置就业做了示范。”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重大转变,“一带一路”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从此,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战略对接,加强对外经贸发展政策沟通,主动宣传、推介“一带一路”合作理念,得到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微信图片_20230218101458.jpg

埃塞俄比亚总统萨赫勒·沃克·祖德为中国企业华坚国际轻工业城颁发了唯一反腐特别贡献奖

微信图片_20230218101501.jpg

2015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参观华坚集团

位于首都亚的斯亚贝巴30公里外的“东方工业园”,就坐落着这样一个现代化气派的工厂——华坚国际鞋城( 埃塞俄比亚) 公司。华坚集团的到来不仅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几千个就业岗位,还为埃塞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贡献。华坚在埃塞的投资,无疑是给这个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国家打了一剂强心针。

“敢为天下先”正是张华荣的真实写照,而上天也青睐既有头脑又有胆识的人。张华荣只用了3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其他人想都不敢想的“走出去”与“国际化”,这不仅得到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同样也吸引了西方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尤其是华坚成为埃塞俄比亚最大的鞋类出口企业,使得当地皮革制品出口增长了57%。法新社、美联社、CNN、BBC 都报道了这个意义重大的举措。西方媒体称赞其为“中国改变对非洲投资方式”。《纽约时报》说这是中国帮助埃塞俄比亚发展经济的一种方式,值得美国学习。

华坚集团在埃塞的成功投资,不仅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了榜样,同时也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企业的看法,推动了埃塞工业的发展。埃塞政府鉴于张华荣为发展埃塞工业作出的杰出贡献,特授予他“埃塞工业之父”的荣誉称号。

版权与免责声明:

文章仅作公益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4006-46-8848
工作日 8:30~ 18:00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2006-2024 leatherhr.com 皮革人才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115289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龙珠路与天贵路交汇处龙珠商务大厦15层(510800) EMAIL:service@peizheng.cc

人力资源证: 440114170005

用微信扫一扫